人物觀點
願景驅動的造山者——專訪實體媒體之父石井裕教授
石井裕教授是一位電腦科學家,他創立了MIT媒體實驗室的實體媒體小組,是人機互動領域的大師,並受到科學、藝術、科技、設計等不同專業領域的讚賞。設研院特別訪問他的研究歷程和理念,一窺他願景驅動的研究與創作哲學。
從台東美學總監到台灣美學造浪者 張基義的城市美學接力賽
在出任台灣設計研究院首任院長短短三年多,不只帶動台灣公部門的整體設計美感提升,更在去年的美學南進計畫中,創造出相當可觀的實體經濟產值,種種數據看在外人眼中,無疑已繳出亮眼成績單,不過,執著如他卻不打算止步,「我想舉辦一場城市美學的接力賽,邀請全民參與,一起用設計改變台灣。」
Cross Talk 跨 ⌒!台日設計對話 皆川明、鄒駿昇、李明璁三位大師開講
「Cross Talk 跨 ⌒!」在12月14日於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由國際知名設計師皆川明、視覺藝術家鄒駿昇、跨領域教育者李明璁對談分享,聚焦於「跨」,三位講者分別從各自經驗回應主題,暢言對跨界的想法。
【TGA x 食力】食品包裝也要美學思考!陳易鶴:美學教育從日常飲食做起
台灣人愛吃,生活更是不能沒有吃。台灣食品業發展多年,開發出各式各樣的食品,但在享用好吃的美食前,你有特別注意過食品包裝的設計美感嗎?
揮別ROC美學 設計人:從減法設計培養美感意識
「ROC美學」成為網路流行語,被等同於「醜」的代名詞。其實,這幾年從民間社會到公部門都能發現,談論設計和美學的聲量越來越大。中央社「文化+」專訪成立超過20年的「水越設計」創辦人、金點新秀設計獎評審周育如,以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探究台灣的美學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走過妙法自然」書法藝術如何現代?專訪主視覺設計師何佳興
為了回應「走過妙法自然」的主軸─「書法字」及「書法如何被現代應用」,台灣設計館特別邀請具書篆背景、熟稔轉譯在地文化為設計語彙的何佳興,執行這次展覽的主視覺設計。從書法線條的解構重組、常民圖紋的創新,到主視覺字體的再設計,都展現了實驗性與未來性。
【TGA x 食力】這些年,食品法規到底是怎麼七十二變?
政府過往採取最終產品抽樣檢驗的管理方式,特別是過年過節前的抽驗,讓民眾一致認為政府該對食品衛生安全負責。事實上,早年政府的管理資源不足,管理法規也不完善,食品業者為數眾多而規模又小,所以只能以花費最少資源而可產生某些嚇阻作用的最終產品抽驗,作為主要的管理工具。
專訪2018國慶視覺統籌—葉忠宜:「為大眾服務的設計,是幫社會的未來設想更多」
2018國慶主視覺從媒體大眾一片譁然,到最後「逆轉」成為大家口中的「最美的國慶主視覺」。本篇邀請其視覺統籌葉忠宜,談這次國慶主視覺幕後的巧思與意外,同時也從中探討:設計師要如何與社會大眾溝通並做出創新的設計?我們該如何去定義台灣的設計語彙?
設計應基於人文關懷,探尋華人文化思想的現代精神—范赫鑠
在全球化下的當代資訊社會,面對日漸錯綜複雜的種種問題,甚至是在衝擊之下那些可能造成「典範轉移」效應的伏流,范赫鑠認為,這更需要透過「人本文明」的價值思考來解決,而其中大有設計參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