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成工廠。
T22計畫從經濟面的角度來關照產地的發展,終極目標不只是做陶瓷商品,而是醞釀一個新的地方生態系統。既然目標在於形成生態系,輔導範圍就不僅是單一店家或品牌,而是願意邁向這目標,為此付出努力的鶯歌商家們。為了回應這樣的需求,「產地學院」應運而生。
關於「T22」
「T22」是台灣設計研究院以長年累積地方輔導、國際拓展與展會活動經驗,活化產地生態系的綜合型產地振興計畫品牌。首發地為鶯歌,透過引入國內外的專業團隊,與產地的人們攜手突破困境,迎接新生。「T22 Magazine 產地誌」將揭露本計畫的背後的故事,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鶯歌,發現更多產地繼承者們的故事。
為了確實地符合「產地振興」這個主旨,這一回設研院在鶯歌的輔導目標,就不只是打造產地上的單一個品牌明星,而是想方設法地讓影響力擴散得更遠,也紮根得更深;既要盡可能地納入產業鏈的上下游,也要讓更多「鶯歌當地的關係人」進到這個計畫裡面。
企圖心如此大,當然必須參考規模與立意相彷的成功案例,近年聲勢日隆的日本新潟縣「燕三条 工場の祭典」就是設研院引以為典範的城市工藝活動。然而,燕與三条所具備的條件與鶯歌不同,日本的民情氛圍也與台灣迴異。
燕與三条是兩個歷史悠久的金屬工藝城市,本身不乏以工藝著稱,且傳承已久的老店、老品牌。「燕三条 工場の祭典」最初就是由擁有200多年歷史的銅器名店玉川堂先在地方上形成小型的組織,再尋求外部企畫團隊的協助以串聯當地店家,組織當地的工藝,形成一個完整的活動企畫,對外做形象宣傳。
企畫團隊對燕與三条的協助,不需過多著墨於品牌輔導工作;但鶯歌是以代工起家的產業聚落,即便許多企業與廠家早已傳承至二、三代,甚至是第四代,但過去的製造與經營思維仍深深影響著如今的鶯歌。不少青壯輩在家族企業轉型,改做生活陶瓷品牌的過程中,最感困惑的課題,就是品牌經營的種種眉角。
負責為T22計畫赴產地做前期調查的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副教授林家華也指出,對鶯歌的企業主、店家而言,瓶頸不在於製作陶瓷的技術面,而是「如何因應新的大環境、新世代的消費者」。對在地業者而言,因應這些議題的相關行銷、品牌與通路知識,是他們迫切需要的養分;對於鶯歌而言,籌辦宛如工場祭典般的博覽會,必須讓外地客人能觀賞、體驗,乃至於購買到「鶯歌味」的內容,因此,產地學院的舉辦都顯得勢在必行。
▲ 產地學院顧問山田遊與設研院艾副院長。
CEO進化講座:山田遊領銜授課
2020年的2、3月間,設研院與擔任產地學院顧問的山田遊先生密切地交換意見,雙方從建構課程的基本理念到細節安排,如「應提供什麼樣的內容給學員?」「哪些人適合擔任講師?」均有所討論,甚至論及課程的排序。
「我之所以對課程排序提出意見,是比照過去與產地企業進行合作時的一般流程。先從審視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著手,進一步勾勒出企業願景與理念,從而建構企業品牌,並以此為基礎去擬定商品政策,然後展開設計溝通。」山田遊道。
在他的建議下,課程編排按照輔導個別企業的順序與思路,規畫了一系列的「CEO進化講座」。講座每次上課3小時,一共14堂課;學員不限從業類型,只要是在鶯歌做生意的店家,就能前往聽課。這一次的37位學員多為陶瓷業相關人士,但也有麵包店店主。
這套課程依序涵蓋了「觀念打開」、「經營實務」與「企畫與行銷」等三大主題,每個主題再細分為數個課題,例如經營實務,旨在引導學員如何有邏輯地去思考一件商品從無到有,推出到市場上的過程。於是,不僅探討財務報表與品牌經營的關係;也將「成本概念╳報價技巧」這樣的題目從財務與經營面中抽取出來,獨立為一堂課,予以細緻地拆解說明。
臺日講師陣容也相當可觀,日本方面除了method inc外 ,還有瀨戶內觀光推進機構、笠間市產業經濟部、波佐見燒品牌「HASAMI」、U&I株式會社等,台灣講師群則有提提研、Pinkoi、expo誠品生活文創平台、首邑電商、奧美、印花樂財務顧問、雄獅旅行社、日日商等,目前台日的地方振興與消費零售產業中的關鍵人物與品牌顧問,皆親自現身,到場為學員分享自身經驗。
▲ 產地學院講座現場。
工廠見學:貼近真實生產狀態的參觀
鶯歌的本質是陶瓷製造業的工廠聚落,產地學院的所有課程與活動都是為了促使消費端看到這個聚落底蘊的安排,除了課程的傳授,「工廠見學」的活動也是拉近製造與消費兩端距離的重要手段。
工廠見學,並不是指觀光工廠。觀光工廠式的參觀,是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而額外建立的生產模式,但以鶯歌的產業型態而言,陶瓷工廠需要24小時運作,為了架設觀光工廠而停下產線,並不實際。即便廠家願意為了配合設研院主辦的產地季而架設觀光工廠,這個模式也無法長久運作。
鶯歌的工廠需要的是一種條件更嚴,限制更多,也更符合真實生產狀態的一種參觀;需要的客戶與消費者是對製造業底蘊懷有好奇與熱情的一群人。這樣的參觀有如一場知識型的旅遊,在不改變現有環境、製程的前提下,透過指標與燈光設計與動線整理,讓這樣的一群人走進工廠,看到陶瓷產品實際的製造工序與生產情景。
為了令學員們理解工廠見學的概念,設研院安排學員們參觀知名的面膜與巧克力品牌生產現場;也於陶博館舉辦公開說明會、在網路上招募,並進行多次目標店家的個別拜訪,最後招募了幾家鶯歌陶瓷工廠做為工廠見學的示範。以擁有50年以上歷史的新太源為例,它是製造花紙與貼花紙的工廠,在自設的觀光工廠中,目前提供了親子貼花課程。但這顯然不是新太源最精彩的一面。
由於累積了超過半世紀顧客委託的花紙圖樣,從圖樣的變化就能看出時光的軌跡,這樣的製造基底才是喜歡知識旅行的客人、在乎工藝實力的客戶想要看到的精華。經由產地學院的安排,學員們參訪工廠,甚至自身也成為示範見學的提供者,在如此觀摩與實作的反覆操演中,學員們能更懂得呈現自身的精彩。
▲ 新太源。
跨域共創工作營:陶瓷品牌聯手潮流通路
產地學院還舉辦了「跨域共創工作營」,扮演起媒合平台的角色。設研院邀請臺華窯、安達窯、樂陶陶、陶聚、大謙堂、傑作陶藝共6個具備製造能力的鶯歌生活陶瓷品牌,一同加入打開跨領域想像空間的嘗試,與咖啡、啤酒、飯店、台菜、糕點與茶等6種消費通路合作,聯名開發商品。
這些陶瓷品牌的生產規模不同,正好能對應不同類型通路的商品開發需求,例如糕點品牌「合興壹玖肆柒」,除了店面的零售糕點,佔營收最大宗的商品為每年發行兩到四次的禮盒糕點。每一回發售,總要搭配行銷話題或特殊包裝,但由於數量不夠多,相關的工廠若非不願接單,就是不願為了合興壹玖肆柒而在器皿上做獨特設計。這一次媒合,正好能找到製造能力與規模符合需求的陶瓷品牌,為其量身打造專屬器皿。
合作講究的是互惠,由於生活陶瓷品牌具備了基本的製造能力、品牌概念與市場經驗,對洽談合作的通路而言,比工廠更易於溝通,這個誘因,使通路更願意合作,也讓媒合更容易成功。對參與的陶瓷品牌而言,這次的聯名開發則不僅僅是一份訂單,也是一次打開商業視野的契機。
▲ 跨域聯名商品大合照。
疫情壓力下調整體質,面對國內市場
設研院在鶯歌推動的產地振興,將目標客群鎖定為「25歲以上注重自己餐桌生活的族群」,選擇的合作通路多為具潮流感的生活通路。然而這類通路裡面販賣的餐具鮮少來自台灣陶瓷品牌,其中一位通路品牌主透露原因,「因為台灣陶瓷品牌的餐具,設計感都太重了,如果是以日常使用為主,不需要有這麼重的設計感。」
餐具過度著墨設計感,正因為多數台灣生活陶瓷品牌將重心放在禮品市場上。這些品牌的鋪貨點,大多以伴手禮類型的通路為主,在這次參與的學員中,亦有品牌主透露,六成以上的營收都來自國外觀光客。在全球疫情難以收拾的2020年,當國外觀光客暫時消失,營收無法仰賴伴手禮市場,這個危機亦是幫助陶瓷品牌正視自身經營盲點的契機。
代工鼎盛期留下的產業結構影響深遠,就算鶯歌的產業環境早已發生轉變;儘管30~50歲的二、三、四代企業主陸續接班,但是當品牌形象越來越老,企業主們還是難以找出能與新世代消費者溝通的方法。在旅遊浪潮崛起的新時代,國際觀光客的蜂擁而至,也容易令企業主們為了競逐伴手禮市場而迷失本心,把心力用來製造禮品而非琢磨能代表自身的器物。
如今在疫情的壓力下,品牌們必須因應趨勢,重新思考經營策略,乃至於商品設計;也重新認識忽視已久的國內市場,為國內的客戶與消費者打造符合他們需求的用品。
▲ 產地學院講座現場。
創生一種能為地方永久運作的關係
從講座到見學活動、聯名商品開發,產地學院肩負的責任已不僅是提供商業知識,而是成為一個中介的平台,形式上看來是籌辦課程與活動,本質上則是讓鶯歌的廠家與品牌主盡可能地締結對內與對外的關係。
對內,鶯歌的城鎮規模並不大,但密集分布的各類型陶瓷廠家與品牌主,儘管知道彼此存在卻未必彼此熟識,藉由產地學院,鶯歌的企業主們能彼此交換意見,促進共識的形成,使在地的能量得以彼此串聯。對外,許多品牌主事者因為擔任學院講師,或者參與開發商品,這才得知「原來鶯歌有這麼多具備不同生產能力的在地品牌與廠家」,當他們來到鶯歌,與鶯歌發生連結,就是為鶯歌帶來機會。
然而,設研院不等於鶯歌,總有退場,離開地方的一天;T22計畫也會走到結束的時刻,到了那時,不論名稱是學院、平台,或是合作社,是否能留下這樣一個中介組織,一種能為地方永久運作的關係?這便是所謂「地方產業生態系」能否成形,最終的考驗。
文字|賴韋廷
攝影|林祐任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2023年底前進彰化,希望透過跨產業的服務整合,讓彰化製造廠商持續與供應鏈上下游溝通,形塑「彰化製造」的地域品牌。即日起招募設計團隊加入改造行列,歡迎有興趣的業者踴躍參與!
今年四月花蓮大地震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啟動T22花蓮地震板見學團企劃,於6月6日邀請35位台灣的設計師親臨震後花蓮石材產地現場,與8家花蓮在地石材業者共同探究地震板的活化方案,期盼透過設計師的創意與巧思,讓地震板能獲得新生。
2023新年度的「T22北投精緻型綠色農場見學改造」計畫,從品牌經營、體驗設計、通路循環等多方角度,打造精緻綠色農場永續經營示範基地,並與北投業者推出四款全新「北投宴產地伴手禮盒」,藉此讓更多人認識與接觸「北投風土」,開創自然生態與社會永續兼顧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為地方農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