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本站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
昔日陶瓷小鎮的興盛景況,卻成了這一輩鶯歌人心裡惆悵的回憶。當時代與大環境變化,製造業不是唯一解答時,地方如何找到新的認同與共同努力的方向?名為「T22」的產地振興計畫,由台灣設計研究院主導策辦,第一站就選定鶯歌。不只著眼任何單一商品,而是從田調研究、策略規畫、陪跑地方業者逐一著手,這個前所少見以設計思考為上位的計畫,將會與鶯歌一起走向哪裡呢?
關於「T22」
「T22」是台灣設計研究院以長年累積地方輔導、國際拓展與展會活動經驗,活化產地生態系的綜合型產地振興計畫品牌。首發地為鶯歌,透過引入國內外的專業團隊,與產地的人們攜手突破困境,迎接新生。「T22 Magazine 產地誌」將揭露本計畫的背後的故事,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鶯歌,發現更多產地繼承者們的故事。
「台灣過往有非常傲人的製造技術,『Made in Taiwan』讓我們覺得很驕傲,但是時代在改變非常快,光有很厲害的製造技術還不夠。」自從2019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轉型為台灣設計研究院(後簡稱設研院)的消息由媒體披露之後,院長張基義便被屢屢問及對設研院未來使命的看法,而他總是從台灣產業目前的境況談起。
張基義認為,台灣過去固然擁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與實力,但若欠缺新的創意跟想法,在國際競爭與產業快速變革的態勢下,台灣的製造業、傳統產業將被更便宜,產量更大的其他製造基地所取代,比如中國或東南亞。而設研院的未來任務之一,就是「用設計為產業加值」。
用設計為產業加值,這當然不能只是漂亮的場面話或文宣。張基義個人從學界走向公領域的歷程,也隱隱然實踐著這條道路。他多年來對於設計的思考、論述常引用丹麥設計中心(Danish Design Center)的「設計階梯論」(The Design Ladder),最基礎的設計是外觀造型;往上提升一個層次,設計能改善流程,例如公司管理上的標準作業程序(SOP);第三個層次,設計能成為策略、戰略,能創造一個產業生態系統。
▲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談T22計畫。
打造地域品牌 從近百位鶯歌人的田調開始
而台創在2020年轉型為設研院,目標便是要為台灣的產業加值。轉型後的第一道任務就以這樣的設計思考層次,回應了近年風起雲湧的地方創生浪潮,提出以「T22」為名的產地振興計畫!這項計畫以設研院過去長年累積的地方輔導、國際拓展與展會活動經驗為基底,希冀藉由國內外專業團隊的協助,與產地居民聯手,將產地打造為產地品牌。
T22計畫的第一個目標,鎖定於鶯歌。為了使這個老牌陶瓷重鎮能夠發展出全新的產業生態,設研院委請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副教授林家華從事前期調查,她長期關注「地域品牌」相關議題、開設文化品牌課程,且指導學生在台灣各地進行質化與量化的相關研究。她耗時3個月,多次實地走訪鶯歌,以問卷、一對一採訪、與焦點團體晤談等形式,採集整理近百位鶯歌當地的企業代表、組織代表、陶瓷產業工作者與居民的看法,做詳實的產業分析。
▲ 鶯歌焦點團體工作坊。
「當下聽到計畫就覺得『台灣要開始了!』很興奮,我關注的議題,終於可以進行了。」林家華回憶道,10年前她仍在日本深造期間,曾目睹日本從政府到民間皆興起一股藉由建立地域品牌以復興地方的風潮。回台進入學界任教後,她曾試圖以「地域品牌」作為研究角度,提案參與政府振興地方的種種計畫,但多年來總感到時機尚不成熟,這些計畫若不是聚焦在單一產品的設計開發;就是以提振活絡社區氣氛為主軸,「總之,都還無法以產業或聚落的整合性思維,進一步振興地方經濟。」
而這一次,T22計畫正是以經濟面的角度來關照產地發展議題,這讓林家華重燃期待,認為這會是台灣發展地域品牌的重大契機。「我們是以產地的概念為計畫核心,終極目標不是只做陶瓷的產品,而是醞釀一個新的、地方上的生態系統。」張基義表示,單是在鶯歌,設研院就要進行一場預計3~5年,以產業觀光為舞台的產業革命。
除了以前期調查來釐清鶯歌的產業現況與居民看法,這場革命的方法論也有所講究。設研院說服日本歷史悠久的中川政七商店團隊來台,獻出跨海輔導的處女作,雙方在2019年4月簽屬合作備忘錄(MOU)後,隨即與鶯歌在地的企業展開密切合作。
▲ 設研院委請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副教授林家華從事前期調查。
一顆星到產地學院平台 凝聚在地人的力量
針對鶯歌的地域品牌計畫,前三年要完成兩大工作目標,其一是打造「產地一顆星」,透過財務、經營、行銷與國際通路等面向的輔導,打造明星等級的在地品牌。雀屏中選的是近年鶯歌觀光老街上素負盛名的「新旺集瓷」,主事者許世鋼與吳佳樺夫妻自2019年就開始接受來自日本團隊的輔導,要以一年的時間來醞釀新品牌。
其二是建立「產地學院平台」,在打造明星級品牌後,還要擴大在地明星群。這個平台透過講座、工作營與定期聚會,來培養與凝聚一群在地店家的CEO,不僅要讓這些涵蓋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各類型店家,都能學到嶄新的品牌經營之道;也要打開跨領域的想像空間,讓鶯歌生活陶磁品牌與通路們彼此合作,共同打造聯名商品企畫,提升鶯歌整體的產地能量。
「除了針對經濟面著手,產地學院是T22另一個重要的亮點,過去官方振興地方的計畫裡面,幾乎沒有教育這一環。」林家華指出,在前期調查中顯示,對鶯歌的企業主、店家而言,生產與製作陶瓷的技術面、產業鏈都不是問題;他們深感困惑的議題與經營瓶頸在於「如何因應新的大環境、新世代的消費者」。
▲ 鶯歌焦點團體工作坊。
因應這些議題的相關行銷、品牌與通路知識,是在地業者們迫切需要的養分。「產地學院讓這些企業主有機會重新認識產地;我也期待,他們能透過學習後強化自覺,進而形成共識。」她強調,產地復興的關鍵、挑戰仍在於在地企業必須形成足夠的自覺與彼此的共識。畢竟,輔導機制總有退場的一天,而留在地方上的終究是業者們,是否能永續共榮共好的局面,端賴眾人的凝聚力。
完成這兩大目標後,設研院預計順勢舉辦具國際視野的「產地博覽會」,讓工藝製造現場成為不遜於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的觀光資源。對此,張基義不諱言,正因為看見近年中川政七商店團隊的輔導經驗,以及設計界聞人山田遊打造「燕三条工場の祭典」的成功,團隊才動念要邀請日本團隊來台指導。
由超過300年歷史,擁有40家直營店的日本雜貨品牌中川政七商店團隊主導「產地一顆星」的醞釀品牌工作;山田遊則擔任產地學院與產地博覽會的總顧問,可以說,這個地域品牌計畫中的know-how方法論皆是來自「日本團隊」,甚至也由日本團隊操刀輔導實務。
然而,既然臺灣不乏地方輔導、產業輔導的經驗,為何非要大費周章委請日本團隊來台實地輔導?
跨海輔導 汲取日本地域品牌經驗值
「日本跟台灣曾面臨類似的問題,遭逢產業外移,但是他們很多傳統製造技術都有找到新的、開創性的可能,在產地發展出新的機會。」張基義分析,將傳統的工藝品轉化為商品,既需要設計的介入;也需要建立一套走向市場的流程。中川政七商店在日本累積許多這樣的輔導經驗,也具備通路優勢與視野,能為有意進軍國際通路的品牌帶來啟發,乃至於展開實際合作。
山田遊也不遑多讓,他為新潟縣燕市與三条市打造的「工場祭典」以工場直擊的形式,將傳統金屬工藝包裝為有藝術感的祭典,結合觀光產業,成功吸引了數萬人赴新潟參加活動,也開啟了近年日本各地舉辦「工場見習」活動的風潮,成為地方創生議題的佳例。「他們的輔導與協助是以整體經營的概念,對傳統產業或城鎮的復興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張基義認為此種整體經營的思維與操作模式,是台灣亟待學習的典範。
當然,日本經驗來到臺灣仍須「轉譯」,設研院過去累積了大量與台灣各地、各產業的共事經驗,在T22計畫中扮演在地連結與轉譯的角色,再適合不過。
▲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期待藉由設計的介入,幫助地方產業打造文化品牌。
張基義舉2019年在屏東舉辦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為例,當時尚未升級的台創中心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16天展期吸引超過400萬人次造訪最南國境;還透過聯名便當來推廣屏東農業,「我們已經證明了設計不只是做一場展覽而已,而是能成為地方治理的一環,能做為平台,讓設計與產業接軌。」展望未來,他希望這場品牌計畫能打開鶯歌的工廠,帶來文化的自信,也帶來新形態的旅遊方式。
「過去的鶯歌販售產品,未來鶯歌販售的則是體驗!」張基義期待道。
文字|賴韋廷
攝影|林祐任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
2025年T22將持續整合彰化製造產業鏈,推出「T22彰化B.S.T.計畫」第二彈,協助參與業者針對企業品牌與識別設計、空間場域、行銷媒介等項目,歸納出一份整合技術、服務與品牌的企業改造需求方案,同時結合2025年台灣設計展,呈現T22 B.S.T.計畫成果,逐步推動彰化產地艦隊成型。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自2021年起導入花蓮石材產業聚落,從整合產業供應鏈的角度切入,推動接班人們對內梳理自身的經營理念、技術優勢以及服務流程,對外組成艦隊,以地域品牌的角度直接面對業主與設計團隊,傳遞花蓮石材產業聚落的商業、技術、服務與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