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I
  • 關於TDRI
  • 最新消息
  • 趨勢觀察
  • 場域服務
  • 公告
  • 加入TDRI
  • 追蹤TDRI
  • 繁體中文
  •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TDRI
  • 關於TDRI
    • 互動式簡介
    • 功能任務
    • 組織架構
    • 經營團隊
    • 誠信經營
    • TDRI年報
    • 出版刊物
    • 全球夥伴
    • 媒體報導
  • 最新消息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 趨勢分析
    • 焦點報導
  • 場域服務
    • — 參觀購票 —
    • 營運場域|台灣設計館
    • 營運場域|不只是圖書館
    • 營運場域|設計點
    • 場租服務|創意劇場
    • 場租服務|TDRI 會議室
    • 實境導覽|1F 場域
    • 實境導覽|2F 辦公室
  • 公告
    • 綜合公告
    • 採購案公告
    • 輔導資源
    • 財務資訊
    • 設計名錄
    • IDDI補助
  • 加入TDRI
    • 人才招募
    • 2023年寒假實習生招募中
    • TDRI 設計志工隊
    • TDRI 場域會員服務
  • 追蹤TDRI
    • TDRI @ Facebook
    • TDRI @ Instagram
    • TDRI @ YouTube
    • TDRI @ LinkedIn
    • TDRI @ Medium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請試著對話,而別急著下結論—2017 臺灣文博會,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2017-04-06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請試著對話,而別急著下結論—2017 臺灣文博會,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這幾年,台灣的政府、設計師、創意工作者,時常在同個框架下思考幾個問題──「如何讓生活更好一些?」、「如何讓過去窒礙難行的事,能有更與時俱進的做法?」一直以來,我們都急於解釋這些問題,「但我們都在文化建構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需要更多對話與辯論、被不同觀點交叉檢視,而不是急著下結論。」這是臺灣文博會主題館策展人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格子)所說。這一篇,我們與格子對話。

▲ (左)DHHstudio負責人徐景亭:讓設計介入日常。(右)IF OFFICE負責人馮宇:定義生活的價值。

Q. 請解釋主題「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台灣的現況處於一種悶悶的狀態,一直有想做事的人,但整體而言,前進的速度卻很緩慢。而最能快速突破這個現況的機會是年輕人,他們沒有包袱,能夠大聲吶喊出真心所望,要或不要什麼,這種氛圍和爆炸的狀態很像。爆炸包含醞釀、質變、內爆,還有速度感,就如同造成社會氛圍改變的過程一樣,我因此最在意的是「在過程中創造意義」。這有兩個重要目的,一是讓A變身Alpha,其次是大眾的參與,觀展者和策展者同等重要。對我而言,一個理想的展覽從來不是上對下的關係。

Q. 你在策展論述、展出表現中,常以「群體」、「我們」相稱,想表達甚麼呢?

你知道阻礙社會進步的元兇是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嗎?在臺灣文博會中,我們就是不要你置身事外,因此不論是策展者、參展者、參觀者,都能看到我們一直在提出問題。我們目的是在創造輿論,如同西方哲學便是從廣場辯論出真理。這個時代是群體力量的時代,各種議題都不只是一小撮人的事情,而是社會紐帶的重新鏈結。尤其當每個人都串在一起時,彼此有著強大連結性,便會產生力量,這將是社會改變的重要推手。

▲ (左)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創意如何衡量?(右)平面設計師聶永真:設計為何而生?

Q. 你以「議題式策展」手法策臺灣文博會和之前的題目,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過去我做的許多展覽確實也是議題展,因為我認為來看展覽的人,應該要帶著觀點離開。唯有議題式策展,才能提出各種不同主張,而這些主張的集合,可以看見文化的形狀。這並非是結果論的概念,而是讓所有來到此地之人,能思考我們能走向何處、行向何方,這就是議題展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但這種策劃過程通常很花時間,但往往要做出一些具備價值的東西,都需要有人願意多承擔一些麻煩,因為這些意義性絕非一蹴可幾,背後藏著太多的溝通協調。但我相信這麼做,能對社會產生正向幫助,因為對於民眾或政府而言,他們藉著認同展出的題目,進而讓自己成為這段過程中的一部分。

舉例來說,我們有個題目是「珍便當/台灣人的自珍之味」,台灣一天要吃掉不少便當,便當店更是常民風景,若這個空間能有不同詮釋,如咬下一口食材,便能體會到「在地」,便當也許能產生其他姿態。這並不是做全新設計,正是在過程中創造意義。社會能夠改變的一個重點,不是有人押著你做一件事,而是自發性地自我實踐。

拆解臺灣文博會的字義,要先有文化,才會有文創。對我來說,文化是有趣的題目,在對文化部和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提案過程中,我們甚至在首次提案後,推翻了自己。文化是難度相當高的策劃,文化既在表層也藏在裡層,如何讓各種參與者以輕鬆的方式精煉出文化來,是很大的挑戰。此外,臺灣文博會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實際產品、物件的交易,今年最大的特色是,在這些和實際物件高度相關的展出模式之前,參與的設計師或工藝家們,都會先被同個巨大的提問圍繞──「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的觀點是甚麼?」

▲ (左)《Shopping Design》雜誌總編輯李惠貞:回歸事物本質。(右)作家馮光遠:訓練獨立思考。

Q. 議題展有個現實的問題是,能不能落實成為政策,進而進入常民百姓家。你怎麼看待落實這件事呢?

在這個社會中要想改變一件事,往往要經過體制、社會接受度,相對長時間的檢視;而透過展覽,可以更實驗性的加快速度,引發不同的想像。但即使是展覽,仍是綿長的思考過程,對所有參展者來說,都必須時刻思考受眾、以及自己提出的議題夠不夠具影響力,對所有參展者是很大的挑戰,對主辦單位或政府而言也是如此。因為向來我們習慣看結論,而過程中與政府的各種溝通,也能解釋為衝撞體制的過程。而我們提出的議題,究竟會是爆炸還是船過水無痕? You never know.

Q. 你期待參觀者在臺灣文博會看到什麼?

「到底文化是什麼?」我希望大家能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展。因為當你了解文化,才能理解文創;當你不對文化好奇,文創終究只是一個名詞。我們或許都把文化看得太柔軟了,然而文化很有力量的、是前進的動能,也是各種不同社會現象的集合。例如英國的體育隸屬在文化部門裡,而這裡有個提問,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從英國倫敦奧運開幕中看到了什麼?」

▲ (左)顏社音樂創辦人迪拉胖:透過創作改變時代。(右)肯夢創辦人朱平:行動才會找到答案。

關於2017臺灣文博會

自2015年起,臺灣文博會選松山文創園區、華山1914 文創園區和花博公園爭艷館三處具歷史意義的展場,辦理專業商展,同時串聯周邊文化生活圈,在展出期間結合商家的各式活動,推廣「城市即展場、 展場即生活」的多元台灣文化風貌。

2017臺灣文博會主題館

位於華山1914 文創園區,規劃「導讀區」,讓六組跨世代對談人各帶一個物件,作為文化表徵。並由導讀對談提問者張鐵志,以脈絡性的問答方式,讓參與人在對談的撞擊中,梳理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六組對談人包括「馮光遠 x 李惠貞」、「朱平 x 迪拉胖」、「龔大中 x 聶永真」、「梁浩軒 x 瑪莎」、「杜祖業 x 何采柔」、「王耀邦 x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4+1 組 / 議題」,跳脫單純以設計與工業、工藝產品物件,改以40位設計、工藝、創意圈的工作者對話式的議題策展,議題包括「今天我想飛 / 機場指標設計提案」、「珍便當 /台灣人的自珍之味」、「台雜 / 新台灣日用品思考」、「賞味無期限 / 傳統產業文藝復興」、「讓身體帶你思考 / 一種做起來潮的體操」。另邀請5位專業選品人,分別提出6樣具有台灣文化代表性物件,集結成台灣印象。

臺灣文博會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相關文章

泰國設計前進港都!泰風格設計選物在2022臺灣文博會熱情展出

泰國設計前進港都!泰風格設計選物在2022臺灣文博會熱情展出

你有多久沒出國了呢?《THAI!泰風格設計選物》讓你一秒徜徉在泰國創意的繽紛世界。由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促進局與泰國商務處(臺北)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合作的《THAI!泰風格設計選物》展,將於今年2022臺灣文博會熱情展出!

臺灣文博會, 台泰設計交流
2022臺灣文博會品牌商展區開幕 「CET BEST AWARD」得獎名單揭曉 將島嶼創意力推向國際

2022臺灣文博會品牌商展區開幕 「CET BEST AWARD」得獎名單揭曉 將島嶼創意力推向國際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文化策展區5日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揭開序幕,今(10)日品牌商展區在高雄展覽館盛大登場,500家國內外文創品牌、IP授權業者共襄盛舉。

臺灣文博會
2022臺灣文博會熱烈揭幕!立足港都高雄 觸發群島共振

2022臺灣文博會熱烈揭幕!立足港都高雄 觸發群島共振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今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 RESONANCE ISLAND」為主題,自8月5日至8月14日掀起一連10日的文化浪潮!

臺灣文博會

聶永真—概念上 實際上 顛覆設計想像
高端品牌打造術:義大利百年甜點老店COVA走進東京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Slider

搜尋本站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