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本站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
過往作為全球矚目製造業龍頭的台灣,包含電器、紡織、塑膠乃至於如今領軍的半導體產業等,共同創造了這座島嶼的經濟奇蹟。大大小小的工廠林立在由北到南的各個角落裡,進而形成一個個甚具規模、各有特色的工業區,既反映時代脈動也足以代表全民的驕傲。
然而在經濟重心轉變、環境議題抬頭等眾多因素下,台灣工業區正面臨著必須升級與轉型的必要課題。這些開發歷史久遠、早有獨特文化的廠房聚集地,是否能在謹慎權衡與避免破壞本質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共通的機會點,進一步注入屬於這個時代的設計與活力?
在這樣的前提下,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工業區再設計」計畫應運而生,這個創新又有前瞻性的大型專案,以「打開工業區,工業區公園化」作為核心精神,階段目標為帶動廠商鄰里一起創造共融共好的環境。
▲ 工業區公園化後,創造了廠區鄰里共好的開放環境。
從全台62個工業區挑選四處,打破封閉性、釋放公共空間
全台共有62個工業區,近八成的園區已開發超過30年,廠區規劃多以機能及安全管制為導向,封閉性高且在大眾心中存在環境污染的印象。經濟部工業局延續園區社會責任的精神,於110年發起「工業區前瞻美學標竿計畫」,委由設研院導入設計思維及美學管理,設研院偕同眾多各具專業的美學顧問,兩年間舉行超過80次的現地場勘及多方會議,推動「樹林工業區」、「大園工業區」、「台中港關連工業區」、「大發工業區」四大示範地進行改善,嘗試導入當代重視的人本思維。
優化傳統產業、特別是工廠文化絕非易事,成功推動共創更需要縝密計畫的配合,設研院深知聆聽工業區內部聲音、不貿然躁進是完成目標的關鍵,因此在本次的示範地中,先以主管機關管轄的服務中心及其周邊環境成為首要改造的範圍,從自身帶領與周遭共好的行動。「透過設計流程的導入,我們希望能啟動一個標竿,建立工業區的人本環境示範,並且讓這個示範能持續地被複製。」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表示,一旦開啟這道有形的圍牆、釋放公共空間,甚至創造友善的公共設施,就有機會創造頻繁的群眾參與性,更多的對話也能就此展開。
▲ 打開服務中心的管制圍牆,在樹林工業區前庭創造親民的街角公園。
實行完整且循序漸進的設計流程
而分析、整合與連結優秀人才本就是設研院的強項,此計畫中導入了完整、循序漸進的設計流程,包含「共論共創平台」是與所有專案參與者共同檢視課題,提供所有利害關係人、跨領域顧問及設計團隊開放的溝通平台;「設計研調」則清楚定義創新目標,釐清計畫需求和四大示範工業區的研究與實際作法收斂。
「設計規劃」關鍵在於執行工業區關鍵人物的需求訪談,實際聆聽這群地方主事者描述的現況與期待,進而擘劃出分階段落地的執行方案;「工程與審查」的目的是力求設計節奏能與工程審查並行,有效避免進度上的曠日廢時;「應用及擴散」具備未來性的視野,期許透過四大工業區的率先示範,後續為全台62個工業區建立可自主應用的設計流程。
▲ 從工業區的環境檢視,一起梳理共通性的關鍵課題及需求。
釐清階段性改造重點,成功轉變示範案例公眾形象
作為第一批參與改造的全台四大工業區,有著各自需要面對的狀況差異,設計手法上無法一概而論,但仍然能窺見共通、不利於公眾參與的窒礙之處,如園區開發歷程久遠,與周圍鄰里明顯疏離;服務空間閒置衍生的公共設施不足,並缺乏整體性的識別指標。
▲ 服務中心識別及指標缺乏整體性規劃,造成資訊紛雜且樣態多元。
▲ 左圖:過去園區多以服務行車需求為主,人行需求較不受重視;右圖:路面指標常以具象圖案表現、缺乏整體性。
設研院整合制定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改造重點,如打開圍牆、整理服務中心的動線與基地現況;種植適合在地生長、且看得出季節變化的植栽種類,進而釋放人行區域及行道樹生長空間;整理建築意象以彰顯服務形象,最終為工業區建立一致且清晰的公共指引系統。
在樹林工業區中,打開管制的圍牆、人車分流、釋出部分行車空間轉為社區型的街角廣場是清晰的策略,設計團隊希望重新創造綠意盎然的場地,提供民眾優質親切的交流空間。而大園工業區裡,打開前庭景觀、降低植栽高度、整理建築立面、整平道路高差則是明顯待改善之處,夥伴希望信任、友善且親和的服務精神,能成為屬於大園的新意象。
▲ 規劃豐富的季節植栽及街道家具,展現屬於樹林社區型工業區的街角公園(樹林工業區服務中心)。
▲ 移除原有建築立面的鐵窗,呈現服務中心開放交流的服務精神(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
眼光轉到台中港關連工業區,由於車行動線截斷前庭的群眾使用空間且建築立面形象陳舊,改造目標為創造工業區裡的綠色客廳,發展多元使用環境、集中車行動線,營造友善人本空間。令人感動的是,這裡甚至出現企業自主退縮廠區空間,共同響應園區拓寬人行道環境。而大發工業區幅員廣大,開發年份久遠,道路樣態繁多且混亂,當務之急是設計符合友善使用的資訊需求量及色彩,建立一致性的人行道規劃及公共指標系統。
▲ 將車行動線更有效地集中於一側,把服務中心前庭打造成台中港關連工業區的綠色客廳。
▲ 為服務中心周邊會前來遛狗及休憩的大眾提供舒適的活動環境(台中港關連工業區服務中心)。
▲ 服務中心讓出更多的人行空間來做為示範,鼓勵園區廠商響應、一起打造友善人本的公共環境(同上)。
▲ 周邊企業(青輔實業)響應園區友善人本環境,釋出廠區空間給人行使用,提出退縮帶人行道規劃。
▲ 推動大發工業區減量不必要的資訊及指標數量,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引。
▲ 規劃全台工業區一套可應用於不同情境的指標系統,為工業區提出一致性的識別形象。
開啟大眾對於多元開放、友善環境的美學想像
設計介入後利害關係人普遍給予正向回饋,大園服務中心主任透露:「每天看到景觀都覺得心曠神怡,工作時心情也比較放鬆。」台中港關連服務中心主任及同仁表示:「打開前庭後綠化跟綠蔭的空間也變多了,變得很舒服開闊。洽公的廠商也表示感覺好很多、有日本的秩序感!便利店店員也描述跟以前工業區的感覺差很多,整體變美觀了!」大發服務中心主任說道:「透過這一次美學國家隊的設計參與,讓工業區有了新的風貌。」樹林服務中心主任認為:「先做類似所謂的拋磚引玉,讓這個示範能夠帶動我們區內的工廠去做一些改變。」
此次的優化改造為了具體落實工業區公園化的精神且務實地推動,在設計之初便朝各工業區低度維護管理即可保持的理想狀態,著重服務中心及其周邊的氛圍轉變,讓大眾輕易察覺城市裡多了一處舒適的公共體驗環境。設研院作為資源整合、議題發動的平台角色,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以人為本的城市思維,開啟一般大眾對於公共、開放、友善環境的美學想像。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
示範工業區|樹林工業區、大園工業區、台中港關連工業區、大發工業區
關係單位|經濟部工業局前瞻自辦工程專案管理辦公室(康城)、工業區管理處(北區、中區、南區)、廠商協進會(樹林、大園、台中港關連)、工業區服務中心(樹林、大園、台中港關連、大發)
美學顧問|吳介民、吳書原、周書賢、楊佳璋、漆志剛、褚瑞基、趙璽、劉柏宏、劉翰文、蘇巧純
樹林工業區 設計規劃:工二建築 |設計監造:豫青設計 |工程施工:力展營造
大園工業區 設計規劃:共感地景創作 | 設計監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工程施工:宏燁營造
台中港關連工業區 設計規劃:共序工事(空間)、豫青設計(景觀)|設計監造: 黃宏毓建築師事務所|工程施工:甲圓營造
大發工業區 設計規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人行道鋪面)|設計監造: 疆圖工程顧問|工程施工: 合元興工程
指標系統 調研及設計規劃: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部分指標細部設計及製作:佳典設計
設研院成立邁入第四年,致力於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升級,這次公共圖標改造計畫。歷時一年多密集的調查研究、設計規劃及驗證,推出一套符合法規、與國際接軌且中性的公共圖標系統,提出近300個圖標開源檔案、1本公共圖標使用說明書供各界參考、應用,作為台灣公共圖標的基礎示範。
為了實踐永續經營的策略,台電於2021年與設研院攜手合作,共同探索組織內部和對外服務的創新議題;透過服務創新藍圖探討以及跨域合作的示範,為台電實體服務場域做了一次本質上的轉型。今(7日)台電與設研院於基隆區營業處共同發表改造成果,以設計力驅動公共服務創新!
為提升公共醫療服務體驗,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以下簡稱醫福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設研院)攜手合作,今(25日)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以下簡稱產發署)知識經濟產業組陳良棟副組長和醫福會王裕煒副執行長的見證下,由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與設研院張基義院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部立醫院尋路體驗、創新科技應用與永續設計導入展開雙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