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中心(Siam Center)、暹羅探索 (Siam Discovery)、暹羅百麗宮(Siam Paragon),這三棟暹羅百貨,地處曼谷暹羅站,早已是曼谷的時尚地標,觀光客比著各式手勢與Siam Center廣場前的Mr. P裝置拍照,文青與時尚客前往佐藤大操刀翻新的Siam Discovery朝聖。暹羅百貨從1973年經營第一間泰國的國際標準規格百貨開始,引進了現代百貨管理制度,但仍在今日透過the selected、ODS等自有選貨店的設置,保持著本地商品比例,溫柔細膩的守護曼谷的設計產業與品牌。
既是夥伴也是朋友的專業通路
暹羅百貨約在6、7 年前開始引進泰國產品、家飾等其他商品,4年前開始選品店the selected 以及ODS,選品原則以年輕的泰國品牌、創業家、新銳設計為主,讓這些年輕品牌有機會練習、測試並找出他們品牌銷售系統。

特別的是,Parisa的採購部門不僅單純零售,還深刻的與這些新銳們合作,評估設計師整體零售表現,和各項產品的銷售狀況,與品牌討論分析為何銷售速度趨緩,又有什麼異業合作機會可以刺激銷量,讓年輕設計師能夠持續在暹羅百貨經營事業,而不是曇花一現的一季品牌。這也是因為暹羅百貨與DITP ( 泰國政府國際貿易促進部) 簽署合作協議,支持泰國設計產業發展並扶持年輕設計師成長,成為暹羅百貨的任務與策略之一。
剛起步的時裝設計品牌會從兩個衣架空間開始,放置在複合品牌的男女裝櫃位,每三個月Parisa的團隊會試著與設計師一起檢視銷售狀況,分出銷售好與不好的品項,接著針對滯銷品項開始仔細分析銷售不佳的原因,像是價格、材質、或是工法得改善,「我們必須讓設計師知道事實,用我們的專業讓他們知道怎麼改善,怎麼樣可以減少製作成本」Parisa繼續說道。從扶植品牌生存的過程中,同時也優化百貨經營,產生新的商品與想法,這種模式已維持4、5年,目前已有許多時尚品牌已成長到可在暹羅百貨設置獨立櫃位。
暹羅百貨的消費族群主要鎖定在青壯年族群,Siam Center的概念是「Ideopolis 想像力之城」,3樓the selected 選品店則針對年輕族群,選擇價位不高、簡易攜帶的設計商品。銷售主力是飾品、香氛沐浴用品,以及包類配件,Parisa的團隊也會主動聯絡設計師,詢問他們是否可發展獨家商品或獨家系列供專賣,或者牽線品牌聯名design crossing區,主打限量、故事性強的產品。

▲ the selected以年輕人為目標對象,選進了易入手、具設計感、品牌聯名的商品。
滿足創意人玩心的 ODS
去年新修的Siam Discovery以「The Exploratorium 探索者」理念,瞄準成年、對家居生活有想法的族群。位於3樓的ODS(Objects of Desire Store)選入了小、中、大型的泰國本地家飾品,也有獲得DEmark Award 泰國設計獎的產品,開放的空間讓消費者可以遊走在ODS與同層樓的丹麥設計品牌Hay、英國設計Tom Dixon等國際設計品牌,消費者可體驗、發掘、搭配出自己的風格。

▲ ODS選品店鎖定已明確知道自我風格的設計玩家。
泰國,設計新市場?
泰國年輕人瘋狂使用Instagram社群平台發布又發現了什麼新鮮事物,雖不一定是奢侈品,但一定是獨具風格,宣告「這就是我」的態度,對暹羅百貨的發展、設計選品的增加,有著產生推波阻攔的影響。
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有不錯的薪資,並懂得儲蓄理財,帶動泰國近年整體消費變化,也由於曼谷周邊交通問題嚴重,在曼谷工作的年輕人會選擇在市中心買房、租房,來縮短交通通勤時間。有了自己的居住空間,因此對室內裝潢與布置產生大量的需求,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單品,穿著配件、使用的文具和用品,則是要能反映出自我形象的物件。

Parisa的團隊近年也引進日本、香港、南韓、馬來西亞,也包括台灣的設計商品,對於崛起中的中國設計,Parisa說中國太大,反而讓她很難了解,日本則是一直走在前面,相較下台灣的設計與泰國的步調比較相近,例如台灣與泰國都發展出質量很好的陶瓷設計,同類商品零售價格也與泰國相差無幾,然而泰國為了保護本地產業,進口要加上30%至40%的稅,增加了國外商品進入泰國的難度。
但別太快洩氣,Parisa補充說「台灣設計師在整合設計與科技上有很好的能力,外表乍看之下是普通設計品,使用後卻發現獨樹一幟的創新。」她認為這是台灣設計擅長之處,也是獲得國際採購的優勢,當台灣新南向的大旗搖起,設計相對其他產業更能以柔軟的姿態接觸東南亞市場,然而如何讓設計、科技等產業完好融合,相輔相成轉化為進入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的優勢,或許有著如暹羅百貨帶領新創事業成長的百貨通路,是台灣設計產品與品牌強壯穩健發展的另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