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五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零件,舉凡衛浴的蓮蓬頭到廚房的水龍頭,串接著水的流向。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和消費者,傳產可以如何因應?在「彰化水五金產業-設計創新轉型力國際座談暨專題分享會」中,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透過市調數據分享水五金產業的趨勢與建議,DDG方策品牌顧問總經理史孟康則建議台灣別再追求CP值,透過行銷為品牌加值、增加利潤,尋找傳產的新商業模式。
東方線上:搞懂目標消費者與市場
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統計顯示,台灣消費者有以下四種生活型態趨勢: 每一件事情都關乎「社群」、「健康」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環保行動仍落後於「環保」意識、不景氣中對「質感」生活的追求從未消失。從消費者生活型態來看,科技、環保、質感是值得廠商強調的產品特點。若以廣告作為觀察對象,成功的衛浴品牌HCG強調品牌的環保與舒適、凱撒Caesar則強調科技與舒適感。如何順應消費者生活型態,進行產品包裝與開發,將會是刺激換購的關鍵。
回頭審視國內的產業現狀,建材批發之內需市場在近年並不景氣,建案市場的需求預期不高,根據DIY通路特力和樂集團的財報,獲利大致處於持平至衰退,綜合而言,國內水五金市場較無明顯需求,成長幅度有限。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認為,因應國內景事,可透過行銷訴求與產品定位強化亞洲其他市場的佔有率。
蔡鴻賢分享日本、越南、菲律賓的調查,提供國內水五金業者國際市場觀察參考,希望突破有限的內需市場。日本整體衛浴品牌的水五金多以功能為主要訴求,加上人口高齡化、經濟成長停滯,房屋修繕市場為日本接下來的重點市場,可與通路合作投入修繕領域。越南與菲律賓則雙雙處於經濟成長期,內需市場擴大、房市看好。越南當地認為越貴品質越好,當地材料行也會看人情做事,必須找出價錢與品質的平衡點,也要多與通路搏感情。菲律賓消費者則強調品味與需求,進入這個市場請突顯產品設計感,以及品質與耐用。
DDG:做品牌不能再看性價比
談及製造業的體質,DDG 方策品牌顧問總經理史孟康從歷史談起,鑑往知來。1949年後台灣與世界有了語言、文化與經濟隔閡,不過透過日後不斷創造更有價值、更高價格和技術門檻的產品力爭出口,破除了經濟隔閡。70年代學習製造,開始經營工廠;80年代則導入技術面的創新,提升品質、速度加快,做出差異化,此時國際品牌找上台灣代工;90年代開始重視產品設計,從原始發想到產品生產;直到2000年,台灣運用現有的製造資源,將既有產品包裝後外銷。有些工廠試著轉型為OBM,往往因為削價競爭的製造思維而做不起來,只好回頭做OEM、ODM,無法踏出代工。
若要創造國際品牌,必須放眼世界各地,不過由於過去的語言與文化隔閡,要建立接地氣的品牌文化加上洞悉當地消費者需求,實在是難上加難。台灣僅能靠上述40年「俗擱大碗」的模式,透過低價吸引國外品牌的代工訂單,不過這種「性價比」商業模式的優勢,已經被其他國家奪走,台灣留下了不會行銷自己的工廠。「代工思維是壓低價格」,以低價成本博取大訂單,以規模經濟賺取其中的薄利,此時的行銷價值在於價格的低廉,這是台灣過去的代工思維。但是「品牌思維是提高價格」,必須投資產品推廣、通路管理以及售後服務等,看似要花一大筆錢,不過史孟康提醒,「提高的行銷預算成本並非出自品牌,而是從消費者的口袋。」以行銷手段改變品牌的精神與態度,賦予產品更大的意義,創造感性的消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