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本站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
▲ 遊戲化問券的線上體驗場景 ©TDRI
近年來,台灣交通基礎建設聚焦在智慧科技及綠色永續的議題。疫情期間,歐美國家為降低感染風險,選擇新型態的綠色運具作為主要的移動工具,這對以微型移動為核心的綠色運輸服務帶來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新型且低速的微型運具,也引發城市更多針對因應需求調整基礎建設及交通法規的討論。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路加服務科技,共同探討微型移動在台灣的可行性和城市適應性,旨在推動台灣未來的永續移動潛力。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台灣設計研究院以微型移動為主題展開相關適應性的研究,並獲得了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以跨學科的創新合作模式,加值國內正在發展微型移動相關議題的業者。除了對產業趨勢脈絡進行基礎調查外,台灣設計研究院還與網頁設計團隊ES design合作,共同打造數位內容場景,引導民眾體驗未來移動需求,並進行使用者研究調查。同時,該研究也與空間設計產業形構設計合作,透過使用者為中心的視角,展開移動過程的騎行感受調查,評估微移動服務對未來城市景觀的影響。
▲ 由設研院、路加服務科技、形構設計組成跨產業合作團隊 ©TDRI
情境式使用者調查-引領民眾共同推動未來移動的想像
雖然微移動運具具有減碳、輕便可攜帶至大眾運輸的優點,停放空間範圍小,然在以主要以汽機車作為移動工具的台灣仍未普及。因此,為了解使用者在國內移動情境下,相關的使用意識、使用意圖及使用行為,研究展開全面性的使用者輪廓調查。考慮到國內民眾不熟悉微移動應用的情境,本次調查以遊戲化調查為基礎,透過數位情境內容的製作,營造移動體驗的數位場景,有效提升本次使用者調查資料更貼近國內真實的市場輪廓。本次調查也與路加服務科技合作,透過參與式的研究規劃,有效協助業者透過問券回饋獲得更多潛在使用者的輪廓,開啟尚待開發的國內市場應用機會。
使用者視角的騎行感受調查-邀請跨領域產業團隊展開研究協作
開發國內微移動情境應用的前提,除聚焦使用者輪廓的釐清外,研究還從使用者的尺度對焦移動環境的視角,有助於提高未來服務應用成功匯入都市系統的機會。因此,設研院協同空間設計產業以都市景觀的視角,發展了一系列空間模組的研究。今年將調查物件鎖定在微型運具的使用者身上,暸解未來台灣使用者在移動過程中的騎行感受,並將相關調查回饋做為未來發展微移動新都市空間的基礎。同時,跨產業協作的模式也有助於設計產業與微移動業者,共同討論微移動服務導入台灣都市空間系統的機會與限制。
▲ 微移動期末成果交流分享會 ©TDRI
個人微型移動運具的發展趨勢可滿足國際推動低碳運輸的交通型別。新創業者路加服務科技以校園為起點陸續導入校園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服務,已創造10萬的會員及100萬次的使用次數。顯然國內匯入微型移動運具產業基礎已然成形,相關服務的經驗與風險也有先例得以借鏡。台灣設計研究院的角色透過設計力提供研究資源支援微移動產業的發展,得以走出校園並與更多的業者合作將微移動推向未來城市生活的移動想像。今年研究成果將於12月13日進行成果分享,成果也將做為未來推動微移動服務的基礎,歡迎並鼓勵更多業者進一步合作及參與未來活動。
未來,雙方將在台日設計研究、數位化前瞻設計、城市設計力指標應用及跨國知識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結合雙方資源與專業優勢,推動設計研究並深化國際合作。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補助計畫支持下,設研院攜手倚天酷碁、州巧科技、路加服務科技組成的微移動產研聯盟已邁入第二年。今(12/7)日舉辦微移動情境應用趨勢論壇,透過台灣設計週今年首度邀請荷蘭與日本專家,針對微移動進行跨域觀點的交流,同時分享國內外移動趨勢及微移動產業動態,深入探討城市移動的未來。
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計畫支持下,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攜手設研院與專業設計團隊,將閒置多年的真福聯合診所場域重新賦能,從對外品牌形象的塑造,到內部服務設計、指標設計與空間規劃,打造出「真福共好基地」,實現失智友善與跨齡共融的空間願景,將於12月5日正式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