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佐藤可士和為UNIQLO打造新商標,成為品牌進軍海外的幕後推手。圖片提供:SAMURAI Inc.
本篇專訪文章轉載自「金點設計獎」媒體合作夥伴「破點 POINT」,圖文經授權刊登。
中秋節過後,曬得直白激烈的陽光柔和了起來,溫度驟然下降宣告秋天悄然來臨,縱然穿起了薄外套,但這時台灣設計圈正打火熱,金點設計獎決選戰火正如火如荼延燒蔓延。今年特別邀請日本設計師佐藤可士和擔任決選評審,他曾被譽為「品牌後的推手」,以設計思維推動經營與行銷,不設限自我框架,作品橫跨建築、工業設計、藝術,用整合的角度為企業梳理脈絡。
帶著日本人的嚴謹特質的佐藤可士和,邏輯思考清晰,總會在開口前思考幾秒,條列式地回答,深怕漏了任何一個細節。就如他在團隊裡的角色,擅長將每個問題反覆抽絲剝繭,找出轉型的方法與解答,必須深入其中又必然客觀思考,站在品牌規劃者的角度,以更宏觀的高度觀察全局。曾為UNIQLO打造新商標與成為進軍海外的幕後推手;亦為便利商店7-11打造旗下品牌7-11 Japan系列,創造1700多個熱銷商品;更在今治毛巾的轉型中,讓產業與城市一同起死回生。

設計的本質要解決某一些問題,帶來不同的觀點跟火花,創意人的使命是提出大家從沒想過的想法,進而產生新的生活、思考的模式。

▲ UNIQLO改造案,將英文名轉為日文,強化日本品牌印象。圖片提供:SAMURAI Inc.
他的設計除了深入核心作品也存在延續性,設計必須被使用,被時代認同,甚至被接連創造帶來不同的觀點。如《DISSIMILAR’ARITA 400 PROJECT》,當初是為慶祝有田町內的傳統工藝有田燒創立400年,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燒製工藝已是為人稱道,佐藤可士和打破原本繁複華麗的雕繪,以奔放的甩筆潑灑方式重新詮釋,讓以彩繪聞名的有田燒有了全新的視覺想像。雖然風格大開大闔,在深藍色與瓷器的襯托下有了著沈著、冷靜的餘韻。

▲ 為慶祝有田燒400週年創作一系列的藝術品《DISSIMILAR’ARITA 400 PROJECT》。圖片提供:SAMURAI Inc.

▲ 《DISSIMILAR’ARITA 400 PROJECT》在事後被日本酒場鶴齡(kakurai)指定延續創作。圖片提供:SAMURAI Inc.

▲ 有田燒在深藍色與瓷器的襯托下有了著沈著、冷靜的餘韻。圖片提供:SAMURAI Inc.
這系列的作品不僅在當年度的展覽頗獲好評,2017年日本酒場鶴齡(kakurai)300週年之際製作100隻紀念酒瓶慶祝,便特別指定延續《DISSIMILAR’ARITA 400 PROJECT》的製作模式,以百年工藝呼應百年製酒。也因能夠讓人感到平靜,在療養院建築案《Senri Rehab》中,也延伸了系列作品,讓一樁品牌包裝案不斷創造新的觀點,最終成為療癒人心的創作。
「做有田燒案子我非常開心,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樁設計案,也是一場深入的藝術創作,讓許多人有了共鳴,進而有了更多的火花,藝術工作讓我想起以前在大學唸美術的美好時光。」佐藤可士和說。

▲ 在療養院建築案《Senri Rehab》中延伸了有田燒的作品。圖片提供:SAMURAI Inc.

▲ 療養院發現,有田燒系列藝術品能讓人身心放鬆。圖片提供:SAMURAI Inc.
在佐藤可士和的身上,可以看到他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許多設計師用產品滿足自己夢想,卻忽略現實;而他並非只是打造完美的設計,而是以使用者角度推敲最佳體驗。在知名的 《Fuji Kindergarten》(藤幼稚園)中,捨棄遼闊幅員擘畫建築的機會,將量體設計為兩層樓的甜甜圈狀,場域留白變成孩子的遊樂場,在空間裡盡情奔跑。他認為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大人的給予,而是自身的探索。呼應到幼稚園環境中,被保留下來的大樹與建築共存,甜甜圈建築使孩子的活動與學習模式不受拘束,充分表現尊重自然與人的建築。

▲ 《Fuji Kindergarten》(藤幼稚園)中,將建築設計為兩層樓的甜甜圈狀。圖片提供:SAMURAI Inc.

▲ 整個空間都是孩子的遊樂場。圖片提供:SAMURAI Inc.
藝術是創作手法、是態度、是自信、是生活方式,貫徹在經營公司與品牌規劃等理念。曾問他:如果你不做設計師了會想做什麼呢?他笑答,「其實生活就是一種藝術,品牌行銷也是藝術。都是。就算不做設計師了,我們也都還在其中啊!」
提及本屆金點獎評審經驗,他認為金點為設計獎項區分已實現設計與概念設計,讓獎項有了更有深度及創造力,在本次的評審過程中更看見了台灣設計軟實力。而在11月29日,他將為金點設計論壇以「創造學前教育新觀點」為題舉辦講座傳授設計經驗,也是佐藤可士和首次在台灣的公開講座,設計迷可千萬別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