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當代設計思考!「平面設計的思辯展 Writing is Designing」7月19日不只是圖書館登場

平面設計思辯風潮
1980年代,荷蘭設計師揚.凡.托恩(Jan van Toorn)提出將平面設計當作發聲與和評論的工具。英國設計評論家瑞克.波恩(Rick Poynor),從90年代在《Blueprint》雜誌以設計為出發書寫視覺文化。而近年設計團體「設計解殖」(decolonising design)更透過書寫與批判,挑戰西方設計主流與權力關係、推動設計結構的翻轉。設計批判與書寫在歐洲早就已經是一股強而有力的反思力量。
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AIGA近年也成立網站平台「Eye on Design」,目標是凝聚一個寫作社群和力量,報導在全球平面設計領域的重要議題,深入探討在當代社會中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的象徵。
設計的思辯與書寫
二十世紀設計思辯的風潮,自義大利盛行進而影響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對於設計本質的重新審視,社會上逐漸掀起一鼓「思辯設計」的浪潮。今年七月,不只是圖書館特別邀請到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與留荷設計師陳臻,共同策劃平面設計的思辯展,透過展出以法國《Revue Faire》雜誌為主軸,從設計師、設計評論家等跨域的觀點,引發觀眾思考當今美學與平面設計角色,在不只是圖書館這個充滿設計氛圍的場域中,共同思辯並交織出更多創意思考的火花。
《Revue Faire》雜誌2016年創立於法國,內容以書寫和評論挑戰習以為常的設計觀念,也將設計師從問題解決者轉變為提問者的角色,透過提問重新思考何謂設計的本質,讓民眾更瞭解設計評論。
此次展覽,共同策展人陳臻至巴黎實際走訪《Revue Faire》編輯部,並訪問兩位創辦人薩沙.萊奧波德(Sacha Léopold)與弗朗索瓦.哈夫格爾(François Havegeer)以及設計評論家蒂埃里.尚科涅(Thierry Chancogne)、平面設計師奧利維爾.勒布倫(Olivier Lebrun),將在7月24日(日)在不只是圖書館舉辦的講座活動,分享此次訪談的觀察及收穫,並分析《Revue Faire》雜誌的契機與策略。
展覽資訊
平面設計的思辯展 Writing is Designing
展覽期間|7/19(二)~9/25(日),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四 10:00~18:00;週五至週日 11:00~20:00
展覽地點|不只是圖書館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
策展人 |田田圈文創龔維德、陳臻
視覺設計|Eyeson Type 張軒豪
協辦單位|重本書店
參展單位|Revue Faire、Empire
系列講座1報名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07100239261146645065
本展以太刀川英輔所倡導的「進化思考」為軸線,在NOSIGNER十年來的各種嘗試中,探索過去、現在、未來,以及跨足全球的「生態系統」,為各種計畫找出當代最合適的定位,並提出對未來的願景。
本次展出受到龐克文化「Anyone can do it.」的精神影響,進而發展出的平面設計作品、黑膠唱片、海報、小誌、傳單,以及在龐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這些作品透過多媒材挪用、拼貼的手法,顛覆傳統美學風格的視覺圖像,不只展現龐克「DIY手作精神」的原始本質,還散發出一股驚人的創作力量。
義大利童書以其獨特的插畫和文學風格聞名,本次挑選35本來自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展的無字繪本,敘事內容多元、畫風各具特色。這些書籍共同的特點即是透過視覺元素來傳達故事和情感,用最少或沒有任何文字的圖像來敘事,充滿了詩意和幽默感,並且展示出兒童世界的多種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