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設計界年度盛事「金點設計獎」,於昨(12/7)晚舉辦頒獎典禮,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項。今年在頒獎前夕舉辦的「金點設計論壇」,以「設計.對話」為主軸,邀請本屆評審團田中一雄、馬汀.達比斯爾(Martin Darbyshire)、高仕棠(Kristof Crolla)、胡如珊(Rossana Hu)等國內外設計界頂尖人士,以及為二度為金點設計獎主視覺及形象影片操刀的 Bito 甲蟲創意總監劉耕名,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和經驗,分享他們的設計觀點。
透過設計,創造能夠相互理解的共通語言
首先登場的本屆評審團主席、日本 GK 設計集團社長田中一雄,曾參與日本 JR 鐵道指標系統等多項公共設計,目前也正率領 GK 設計團隊,為興建中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規劃指標系統。田中以公共設計能為人們帶來共識為題,論及交通工具、指標系統、產品設計等多個面向,並分享數個 GK 的設計成果。
▲ 2017 金點設計獎評審團主席田中一雄。照片:金點設計獎提供。
從事過許多日本大型公共設計規劃,田中認為,公共設計應該盡可能擴大所考量的使用者範圍,以指標而言,不能只滿足當地人的需求,更要考慮到第一次來訪、對地方完全陌生的外國人,設計出每一個人都能容易理解的系統,也就是他所強調的「共識」。他也提到,在日本有專為步行者設計的資訊看板,從步行者的角度,去設計呈現他們可能需要的城市資訊,這點是他認為在台灣較少見、但可以嘗試的方向。
田中也提到,他認為 20、21 世紀的設計,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過去的設計相較之下重視外觀的精美,但現在則更傾向從使用層面去發想,進而落實社會需求的滿足和問題的解決。此外,隨著資訊社會的來臨,設計也因為不同領域間資訊的相互串聯,帶動了更多的創新。田中以熟悉的交通載具和公共運輸為例,他觀察到許多新走向正在形成,例如共享單車系統、能夠無礙通過機場金屬探測門的全樹脂製作輪椅、有利於解決都市停車問題的新型系統等,都正從想像的藍圖中逐漸成真。
運用科技和傳統工藝,顛覆設計規則
近來科技的高速發展,為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也是這次論壇的焦點議題之一。出生於台灣、旅美多年,現於上海執業的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共同創辦人胡如珊,在分享她對建築設計的獨到見解之餘,也回應了當前智慧居家趨勢,對於他們從事設計時的影響。胡如珊提到,儘管他們這一代開始接觸智慧科技的時間點較晚,但團隊中的年輕設計師們,往往對於這些新科技有更多的了解,能為團隊的設計帶來火花。
胡如珊認為,科技公司擅長開發技術,而建築師和設計師能進一步為技術如何實際運用,提供想法和建議。她也提到,這樣一起探討創新可能的合作模式,將會是未來設計師工作的趨勢。近年隨著諸多技術的逐漸成熟,她指出未來三到五年會是關鍵,預測在建築或室內設計領域,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發展,值得後續觀察。
▲ 如恩設計研究室共同創辦人胡如珊。照片:金點設計獎提供。
來自比利時、現為香港 LEAD 事務所創辦人暨首席設計師高仕棠,曾以「萬燈喜月」作品,獲得 2014 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在這次論壇中,高仕棠分享了設計「萬燈喜月」的過程和經驗,細談他們如何透過數位技術的精密計算來進行設計規劃,並在製作上如何以竹子、布料等自然材料,結合香港傳統竹製鷹架工程技法,打造出兼具華人傳統節慶氣氛和現代城市景觀特色的休憩場所。
高仕棠從自己曾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經驗出發,指出科技不只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工具而已,設計師更可以在「高科技」(如數位、3D 技術)和「低科技」(傳統技法、手作工藝)間搭建起橋樑,進一步豐富設計的內涵。他提到在今年許多作品中看到對於細節的重視,但創意還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期望未來的建築和空間設計,有更多令人驚豔的創造。
▲ 香港 LEAD 事務所創辦人暨首席設計師高仕棠。照片:金點設計獎提供。
台灣,需要更大膽的設計思維和企圖心
英國橘子設計顧問公司(tangerine)執行長馬汀.達比斯爾,曾與眾多國際品牌合作,他在這次論壇中分享了 1990 年代初期,他們曾為蘋果設計的平板電腦產品雛形,別具時代意義;另外還有他們所設計的全世界第一個能讓乘客平躺的飛航頭等艙,以體驗和服務為核心的設計,至今仍為英國航空所使用。
▲ 英國橘子設計顧問公司執行長馬汀.達比斯爾。照片:金點設計獎提供。
喜歡數據、認為能有助於釐清問題和思維的馬汀,也以數據呈現了英國設計產業的現況。2016 年,英國設計產業貢獻了8%的經濟產值,在各產業中雇員人數排名第 9,馬汀認為這展現了設計產業的能量。他也指出,英國和台灣同為島國,設計產業應多向國際鏈結、創造機會,他的公司有 80% 的專案就來自海外,而政府也須能為設計師了解海外市場提供助力。
在被問及一個僅有 35 人的設計公司,如何著手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和領域的設計專案,馬汀回應,「其實無關國家大小和公司規模,而關乎企圖心。」不論是台灣或亞洲其他國家的設計師,都有很好的技術和訓練,但在發想創意和落實想法的企圖心上,往往太過「客氣」,應更有自信一些。「台灣有好的科技實力,但還沒好好運用和發揮。」台灣要跳脫以 ODM、製造與金融為主的現況,積極轉向服務業思維,創造出更多高識別度的品牌。他也補充,台灣應該形成一股新創文化,鼓勵創新。
▲ Bito甲蟲創意總監劉耕名。照片:金點設計獎提供。
最後登場的論壇講者劉耕名,去年製作的 2016 金點設計獎開場影片,獲「廣告設計界奧斯卡獎」紐約 ADC 大獎肯定,今年更成功打造台北世大運宣傳片,以設計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頗受矚目。他在這次論壇以「動態設計的未來」為題,分享自己從事動態設計的初衷和歷程,期望「用設計的力量,讓台灣影像說故事的方式有不同的可能」。
「其實我們有這樣的能力,但一直很缺乏自信和探索的企圖心。」積極找來平面、2D、動態影像、動畫到產品設計等不同領域的設計工作者加入團隊,劉耕名與團隊大膽嘗試多種媒材的搭配、導入實拍與動畫的接合,共同探索和實驗影像敘事的嶄新方式,要為觀者創造出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