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I
  • 關於TDRI
  • 最新消息
  • 趨勢觀察
  • 場域服務
  • 公告
  • 加入TDRI
  • 追蹤TDRI
  • 繁體中文
  •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TDRI
  • 關於TDRI
    • 互動式簡介
    • 功能任務
    • 組織架構
    • 經營團隊
    • 誠信經營
    • TDRI年報
    • 出版刊物
    • 全球夥伴
    • 媒體報導
  • 最新消息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 趨勢分析
    • 焦點報導
  • 場域服務
    • — 參觀購票 —
    • 營運場域|台灣設計館
    • 營運場域|不只是圖書館
    • 營運場域|設計點
    • 場租服務|創意劇場
    • 場租服務|TDRI 會議室
    • 實境導覽|1F 場域
    • 實境導覽|2F 辦公室
  • 公告
    • 綜合公告
    • 採購案公告
    • 輔導資源
    • 財務資訊
    • 設計名錄
    • IDDI補助
    • COC跨域平台
  • 加入TDRI
    • 人才招募
    • 2023年暑假實習生招募中 ʜᴏᴛ!
    • TDRI 設計志工隊
    • TDRI 場域會員服務
  • 追蹤TDRI
    • TDRI @ Facebook
    • TDRI @ Instagram
    • TDRI @ YouTube
    • TDRI @ LinkedIn
    • TDRI @ Medium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賦予文本嶄新的形式,是設計創造性的體現—劉曉翔

2018-08-21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賦予文本嶄新的形式,是設計創造性的體現—劉曉翔

總覽劉曉翔的作品,可能會先驚訝於書籍類型與題材的廣泛。在他歷年的作品中,包括了《詩經》、《莎士比亞全集》、《文愛藝愛情詩集》等中外文學著作,或如《姑蘇繁華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展作品集》、《心在山水:17-20世紀中國文人的藝術生活》等藝術圖冊;此外亦有科學、技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術書籍,如《中國商事訴訟裁判規則》、《氣候》、《北京的城門和城牆》等書在列,跨度極大。

如果只是看到《中國商事訴訟裁判規則》的書名,立即映入腦海的,或許是一般對於這類法律書籍的刻板印象:書本厚重、整體視覺單調甚至沉悶,內頁可能滿滿都是文字,令原本已經比較生硬的專業內容,在閱讀時更帶來些許壓迫感。但由劉曉翔設計的這套書籍,則完全有別於這樣的形象。

_MG_7161
_MG_7162
Previous
Next
https://www.tdri.org.tw/wp-content/uploads/2018/08/Guide-to-Commercial-Litig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mp4

▲ 《中國商事訴訟裁判規則》書封及內頁設計樣貌。陳枝輝、蔣勇主編,劉曉翔設計,法律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中國商事訴訟裁判規則》自「目錄卷」起總共七本,其鮮明飽和的封面底色,到全書所用的字體、字型、裝幀,加上針對內容呈現所設計的行間距、頁邊距等諸多編排,在達成輕盈、舒適的視覺感受之餘,更展現了漢字排列的格律之美。令人意想不到,法律書籍透過充滿巧思的設計,不僅可提升易讀性,還能是如此藝術般的創造。

當這樣的「意想不到」,出現在一個人的從業生涯,卻可能成為關鍵性的轉折。1996年,由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和甯成春、吳勇、朱虹等知名設計師一同策劃的「書籍設計四人說」展覽與出版品,將書籍設計(book design)不只封面和裝幀,更是針對文本訊息進行整體編輯設計的觀念,帶入當時普遍認知仍停留在前者的中國大陸出版業,引發業內不小的思想震盪。同樣受到這波思潮影響的,還有那時在出版社任職美術的劉曉翔。

由於當時業內對於設計的理解,大多僅止於畫花邊、圖案的層次,在看到「書籍設計四人說」之後,「我非常驚訝,沒想到書籍設計也可以這樣做,這完全顛覆了我對設計是裝飾和為人做嫁衣的認知。」亦即設計師不單執行書籍外觀美化的工作,還可以與作者、編輯、印刷和出版者共同探討文本的閱讀形態,並從視覺傳達的角度參與決策,提升訊息傳遞的有效性,進而創造書籍本身的價值。

在瞭解設計原來有這麼多能夠發揮的空間後,大學主修油畫、原本計畫成為職業畫家的劉曉翔,漸漸產生了對於設計的興趣,並開始轉向成為純粹的設計師;而後也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呂敬人的弟子,從眾多設計類別中,確立從事書籍設計的決心——自此走來二十年。

ahfdjioa
IMGL2425
Previous
Next

▲ 劉曉翔經常將日常觀察融入自己的書籍設計。例如,他在參訪北京藝術博物館時,看見融合中西式建築樣式特色的拱門,認為這正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中,知識份子在孔孟之道與民主、科學之間徘徊的心路歷程,並將之提煉成為《心在山水:17-20世紀中國文人的藝術生活》這本書的結構形式。本書為北京藝術博物館編著,劉曉翔設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年出版。

書籍是資訊詩意棲息的建築

自書籍設計的概念進入中國大陸出版業之後,設計師對於文本的介入程度,曾引發諸多討論。作為較早開始將之運用於設計實務的先行者,劉曉翔在他為各式各樣文本所做的書籍設計中,展開了一番探索。在他看來,「設計是一種創造而不僅是服務,厘清設計與文本的關係,比完全『尊重』文本更重要。」

「當很多位設計師都聲稱自己尊重同一個文本,可是他們的設計卻不同的時候,我們是評判這些設計哪一個更『尊重』文本?還是看哪一個更加與眾不同、有創造性呢?」拋出這樣的思考路徑,劉曉翔指出,儘管設計師並非文本作者,只能接近作者對人事物的想像而不能進入,但能脫穎而出的設計,「必定是將文本作為設計出發點的創造,是會帶給人們新奇視覺感受的形式。」對於被物體化的文本而言,形式即是內容。

當賦予文本嶄新的形式是設計創造性的體現,這也意味著設計師在整個書籍出版過程中,扮演著更為主動積極的角色。劉曉翔就將書籍設計師生動比喻為內容呈現的視覺導演,和將文本物體化的工程師,一如他對於書籍此一資訊載體有個頗具意境的比喻。他說,書籍是「資訊詩意棲息的建築」,也是「空間與時間的劇場」。

_MG_9959_1280x960
52
Previous
Next

▲ 《文愛藝愛情詩集》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手工書,以「時間」概念貫穿全書設計,藉以闡述愛與永恆。一年有52周365天,劉曉翔選擇52首詩、製作成365本。在內頁設計上,則讓全書通體潔白,採用壓凹而不使用膠印油墨,以「不可見」的方式表現愛的主題,含有讓愛純潔永恆的寓意;插在壓印筒子裡的橘黃色卡片,會在閱讀本書時不小心掉落,提醒讀者對於愛要珍惜。劉曉翔設計,廣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出版。

「所有出現的可閱讀的東西,我都當作資訊來看待。」理清資訊層級,讓它們「回到」應該在的位置,劉曉翔認為,就如同在建築中按功能對使用空間進行設計。而所謂的詩意,則來自對於文本氣質的掌握,和使用材料來將文本物體化的創造過程。對於書籍排版來說,更關乎規則之中的意外性,不同的文字屬性提供了創造意外的可能,「沒意外則沒詩意」。

劉曉翔也將書籍連續的頁面看作時間軸,從中抽取的每一頁都是時間的切片;而連續的頁面也是被凝固(頁數)但能改變(翻動)的空間。設計師在不可變(如頁面順序)與可改變(如形狀、大小)之間,能夠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對於頁面構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設計,讓資訊遊走其中。他認為,對設計師而言,這更是極具詩意的表達自由。

接近傳統,是一種精神氣質

在劉曉翔所設計的作品中,有不少書籍是傳統文化經典,或題材內容與華人文化內涵和精神相關,如令他首獲「世界最美的書」肯定的《詩經》、為大鐘寺古鐘博物館設計的《古韻鐘聲》、表現漢字由篆書到行書之歷史軌跡的《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中國漢字「六體書」藝術》等諸多作品。但這些書的形象看上去卻不是那麼地「傳統」,具備融合古典底蘊與現代美感的精神氣質,更帶來了不太一樣的視覺印象和閱讀體驗。

「我看重的是設計和出版的當代意義。」劉曉翔說,在設計古典題材時,他特別強調:「不管一本書的題材是否傳統,我們當代人做設計、做出版,要傳遞的是我們所處時代的資訊,用當代化的視覺語言和編輯方法,把古典題材傳達給當代讀者。不能讓讀者誤以為這是500年前的書。」而他在2017年設計出版的《姑蘇繁華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展作品集》,正可說是對此設計理念的充分詮釋。

IMGL9962-min
IMGL9997-min
Previous
Next

▲ 《姑蘇繁華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展作品集》書封與內頁設計樣貌。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編著、2018年出版,劉曉翔設計。

除了以書封上的特意鏤空,營造出一塊被木刻刀刻過、正等待印刷的木版之意象,這本書更靈活運用不同中英文字型、顏色等設計巧思,形成鮮明的對比和視覺感受。它同時獲得2017「中國最美的書」、2018 NY TDC Awards全場大獎、2018The ADC Annual Awards銅方塊獎、入選2018年日本TOKYO TDC設計年鑑等諸多肯定,正說明著劉曉翔以現代的設計語彙詮釋古典題材的成果,能夠被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行欣賞和理解。

然而這其實並不容易。劉曉翔提到,華人傳統以豎排、右翻和雕版印刷為主的書籍制度,現於中國大陸的出版市場已幾乎被完全取代。當現行的書籍制度主要來自西方,對於大陸的書籍設計師而言,最為關鍵的差異,就在於必須在橫排的制式規定下做設計,從本質上來看,已經與我們自身的傳統書籍文化和審美沒有太大的關聯。

即使現今出版業和一般大眾對於書籍設計的認知,在呂敬人領銜的設計師群體不遺餘力的推動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劉曉翔也在逐漸成形的書籍設計和閱讀文化當中,觀察到一道伏流。「我們大陸的書籍設計師在對待傳統時其實比較糾結。一方面,當我們面對國際同行的時候,一定要紮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脫離它,就失去了互相對話與交流的基礎;另一方面,豎排改橫排的硬性改變,又相當於連根拔除了我們的審美源流,這讓我們很茫然。」

「失去了原本屬於我們的審美源流,意味著一切都必須要從頭做起。」劉曉翔認為,既然現狀如此,如何在橫排、西式的制度下傳遞漢字之美,便會是華人書籍設計師必須擔起的責任。他也指出,接近傳統,是一種精神氣質,並非苦守於過去了的形式,而要將更多工夫用在創新之上,讓當下的創新,成為未來傳統的源流。

▲ 《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中國漢字「六體書」藝術》,趙宏、閆偉紅著,劉曉翔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從一個字到一本書的設計探索

將文本看作設計的出發點,劉曉翔持續在書籍設計路上,探討文本在視覺化過程中的創造性,並拓展閱讀方式的各種可能,例如他所設計的《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中國漢字「六體書」藝術》一書,就嘗試將「互動」這個電子閱讀器出現後才有的閱讀概念運用在紙書,做到電子閱讀不能做到的書頁拆解,讓一本給外國人學習漢字的教材,也能轉換成書寫練習的材料。

近年來,劉曉翔也將自己這二十年做書籍設計的探索、大量的設計案例,以及他對於版面美學與文字排版的研究心得結合起來,於2017年出版了一本《由一個字到一本書:漢字排版》,是他設計書籍的方法論。他所設計的書籍,不論是文學、藝術、科學與技術,都是對於此方法論的研究與實踐。他也期望,這本書可供從事書籍設計的設計師們借鑒,而針對大量印製的「套版」書籍,也能在設計頁邊距時能有所參考。他說,「這算是我的一個心願吧。」

▲ 劉曉翔將自己的書籍設計方法論,彙整成《由一個字到一本書:漢字排版》一書。

https://www.tdri.org.tw/wp-content/uploads/2018/08/11×16.mp4

▲ 劉曉翔也將自己在2017年之前的經驗積累,總結在將於今年出版的作品集《11×16 XXL Studio》。這本作品集收錄了他11件設計作品,書本身就是從形式到內容的編輯設計,能夠充分代表他的設計理念。

在被問及為何能持續對於書籍設計保持熱情,劉曉翔說自己其實說不上來,或許就是對於書籍這種可以用形式、節奏、邏輯性和質感來敘事與交流的載體,有著純粹的喜歡。在未來的設計路上,他的理想是做更多的書,和他的老師一樣。

劉曉翔

劉曉翔,中國著名書籍設計師,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成員、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並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擔任編審暨首席設計。2012年成立劉曉翔設計工作室(XXL Studio),任藝術總監,並著有書籍設計專書《由一個字到一本書:漢字排版》與出版個人作品集《11×16 XXL Studio》。

專注書籍設計二十年,作品題材及類型跨度極廣,海內外獲獎無數。2005至2017年期間17次拿下「中國最美的書」獎,2010年、2012年、2014年三度獲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的殊榮,更陸續斬獲2017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018紐約字體藝術指導俱樂部(NY TDC Awards)全場大獎、2018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The ADC Annual Awards)銅方塊獎、2018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獎(Tokyo TDC Annual Awards)等諸多獎項的肯定。

本篇轉載自「Perspectives觀點」,圖文經授權刊登。

金點設計獎書籍設計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相關文章

2019台灣設計力報告 (3):衡量設計力效益,該用專利還是獎項?

2019台灣設計力報告 (3):衡量設計力效益,該用專利還是獎項?

台灣國內設計業者高達84.1%參與過國際設計獎賽,且其中1/5更是每年固定參加。近三年間統計國際設計四大獎項獲獎件數為235件,顯見台灣設計能量持續獲得國際矚目、持續創新與世界鏈結。

金點設計獎,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台灣設計研究院, 台灣設計力報告
金點設計獎進駐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東京丸之內商店!常設專區展售獲獎設計,SKB環保鋼筆、紙可拍相機首發登場

金點設計獎進駐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東京丸之內商店!常設專區展售獲獎設計,SKB環保鋼筆、紙可拍相機首發登場

即日起在東京,也能買到獲得金點獎的好設計!金點設計獎與 Good Design Award 主辦單位合作,自2023年1月起,在其 Good Design Store 常設金點專區,展售歷年得獎產品。首檔精選6家品牌進駐,讓來自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的創意設計,在日本極具指標性的展售平台綻放魅力!

金點設計獎
2022金點設計展 POP-UP SHOP!得獎商品快閃展售 松菸設計點限定登場

2022金點設計展 POP-UP SHOP!得獎商品快閃展售 松菸設計點限定登場

「設計點」商店特別搭配金點設計展,規劃年度快閃活動專區,集結今年甫獲金點設計獎標章的設計商品,與歷年得獎的經典商品一同展售。即日起自明(2023)年2月15日,歡迎來松山文創園區逛展,將得獎設計商品帶回家!

金點設計獎, 設計點, 金點設計展

到不只是圖書館看「一本遠足」 和《世界的朋友》環遊一周!
2018紅點傳達獎結果出爐 台灣獲7件最佳設計獎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Slider

搜尋本站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