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再生x材料永續x文化深耕
more will then be less 現在做更多,以後的問題就更少
在地球資源逐漸耗竭的情況下,如何促進物資流動的永續循環,是所有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永續設計不只是在觀念上,更是整體結構從材料、製程、設計、乃至商業模式與行銷各層面都需要進行調整與改變。本次活動我們邀請新加坡與臺灣成功典範分享如何透過「可持續設計」、「創新研發」、「框架外的想法」,轉換成「為物品延長壽命」的價值觀,並分享永續循環設計guideline!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活動費用|免費報名
活動日期|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活動時間|13:00 – 17:30
活動地點|台灣創意中心.創意劇場(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2F)
報名網址|https://ez2o.co/35hbd
講者介紹
吳庭安
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其專業為玻璃材料的創新研發與工廠之最佳化設計,歸國後在台積電接觸跨國企業之經營投資決策與營運資源規劃的實務分析。對資源再生、玻璃材料與文化藝術有獨特的熱誠與興趣,擁有多篇材料開發之美國發明專利。
迥異於一般年輕學子朝自我獨立並崇尚創業的風格,而堅持於「創舊」,希望能延續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期許為台灣創造屬於獨一無二的特殊產業,並致力於永續經營之綠能產業。
春池玻璃跨足於工業原料、科技建材、文化藝術與觀光工廠。本業為專業回收玻璃與再處理之企業。目前每年回收並處理超過10萬噸的春池玻璃,為全臺最具規模之廢棄玻璃回收業者。2015 更獲得根留臺灣,展望全球之「金根獎」殊榮。蔡總統稱春池玻璃為臺灣「循環經濟」之典範。
曾聖凱
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協同主持人
曾於2014年擔任交大 UNICODE 團隊隊長,以「蘭花屋」(Orchid House)作品參與歐洲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獲得多項大獎。帶領年輕團隊,進行跨領域的永續材料、智慧生活與建築系統研究,並且力求研究成果的實踐。
2016年以共同策展人身分提出「臺灣再製-常民構築」獲選成為第十五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代表,結合交大TDIS的設計科學研究,完成了兩個創新建築的原型(nPulp巢居與E Ink穴居),分別由永豐餘及元太科技提供最新科技的研發成果,並運用nPulp(農業秸稈合利用技術),設計出兼具快速組裝、舒適環境的房子,展現臺灣永續設計研發實力。在整個房子的生命週期中,從製造材料到房屋建造、從使用到重新進入環境,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不僅不會製造污染,更可以重新利用原先被視為廢棄物的農業秸稈,減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陳光耀
新加坡 Triple Eyelid Studio創辦人
新加坡設計師,創立的木工工作室Triple Eyelid Studio,以木托盤為原材,以創新方式為環保盡力。工作室創辦人陳光耀(30歲)在澳大利亞修讀永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回新加坡後聽建築師和設計師朋友說,當地有不少廢棄木材,決定挑戰自己,把這些木材升級再造。
2015年,陳光耀和另與新加玻當地企業Xcel Industrial Supplies以「收益共用」的模式展開合作。Xcel為製造商提供包裝和焊接器材,因此每天都經手許多木托盤;原本被丟棄的木托盤,現在都免費送給Triple Eyelid Studio,Xcel也提供免租空間,讓陳光耀經營工作室。
目前,Triple Eyelid Studio主要為客戶客製傢俱如沙發、床架、餐桌、書桌和櫥櫃等,也承辦活動裝置,並確保所有裝置得以重用,不會在活動結束後丟棄。此外,Triple Eyelid Studio定期在工作室舉辦工作坊,讓公眾學習怎麼讓木材升級再造。
陳光耀說:「比起澳洲,本地的DIY文化還不夠深厚,加上大家住在組屋,不容易在家做木工。但每個人都有義務減少浪費,如果可以通過木工讓木材再生,就能減少許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