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未來藍圖──探究台灣設計生態系,制定策略與行動方案

▲ 《台灣設計未來藍圖》。
1997年丹麥公布設計政策,成為全球第一個以設計介入社會發展,推動產業競爭力的國家。2000年開始,韓國、新加坡,和歐盟多國也相繼跟進。2010年以降,國際設計政策逐漸聚焦於三個目標:一、以設計驅動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二、藉由設計提高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公部門效率;三、將有限資源做更系統性的規劃,達成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至2015年,歐盟15國、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國皆已制定國家設計政策。
台灣的設計產業發展得雖早,卻從未藉由國際設計政策的脈絡盤點,或是台灣產業在地特性的全面研析,來制定國家設計政策。台灣設計研究院自2020初成立以來,即將「完善設計生態系統、發展國家設計資源,最終打造台灣作為設計創新領先國家」視為本院最重要的任務。
今年一月,本院舉辦國際設計政策圓桌會議及論壇,邀請世界設計組織(WDO)、歐洲設計協會(The Bureau of European Design Associations, BEDA)、英國設計委員會(UK Design Council)、英國政策實驗室(UK Policy Lab)、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Singapore Council)等機構負責人,針對設計政策、公部門創新的經驗交流討論。會中並與與會機構簽屬合作備忘錄,建立深度交流,盼能藉此引入國際設計政策經驗,提升我國設計政策視野。
過去有許多關於「國家設計系統」的研究,英國卡地夫城市大學Dr. Whicher於2017年則提出「設計生態系統」概念,本計畫參考此架構並進行在地化調整,將台灣設計生態系分為八個構面:設計政策、設計資金、設計支持、設計師、設計使用者、設計教育、設計研究、設計推廣。
▲ 台灣設計生態系統圖。
今年六月起,本院更邀請產、官、學、研專家,籌辦一系列政策工作坊,透過對台灣設計生態系的現況盤點,調整分析概念架構。我們更針對設計生態系統架構的每個構面,透過優劣分析(SWOT)來探討台灣設計生態系的優劣勢,再從中發想激盪主要策略與行動方案,共創台灣設計未來藍圖。
本報告以台灣設計生態系八個構面進行探討,共產出33條策略與122項設計行動方案。彙整後提出以下關鍵項目:
▲ 參與設計政策工作坊的產官學研合照。
《台灣設計未來藍圖》報告分成三章加附錄:一、「台灣設計生態系」文分三節:先簡介各國「設計生態系統」的概念發展與應用;再說明台灣「設計生態系」的構面及定義;最後盤點在各個構面中的單位及相關計畫等。二、針對台灣「設計生態系」的八個構面,分析現況的優劣勢、機會與威脅。三、彙整我們從一系列工作坊與訪談中,提煉建議的「策略與行動方案」。最後,將於「附錄」說明研究方法論、計畫歷程,與參與者的意見回饋。
我們期許,《台灣設計未來藍圖》能指引未來台灣設計生態的健全發展。明年,我們更計畫以藍圖為基礎,進一步蒐集更廣泛的意見,彙整更多的議題及數據,以編寫台灣第一本《設計政策白皮書》。
參考文獻
文字編輯|政策規劃組
平面設計|洋蔥設計
2022 iF 設計獎共有來自57個參賽國、近11,000 件作品參賽,其中僅1,819位參賽者榮獲2022年iF設計獎,台灣有66件作品獲獎,其中包括TDRI的13個相關專案。恭喜所有得獎者及設計夥伴!
睽違4年,由世界設計組織發起的「世界設計影響力大獎」於2021年、世界最艱困的一年再度展開,並由來自台灣的設計公司小智研發(Miniwiz)的永續創新設計「TRASHPRESSO」奪得首獎。
由台灣文化部主導,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展覽,自10月2日在東京丸之內GOOD DESIGN Marunouchi 盛大展開後,帶著滿滿的祝福,於10月23日至2021年11月7日,移師京都 The Terminal KYOTO 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