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本站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
▲ 採用「參觀畫廊」(Gallery Walk)的方式,查看彼此的成功與失敗案例。
日本工業設計協會(Japan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 JIDA)理事長田中一雄分享,設計仍常被認為只是一種改善產品外觀的技術,但是現今的設計卻具有更高的功能—作為流程和策略。儘管設計從過去重視外觀、技藝的設計,到21世紀提倡設計思考、作為解決方法,有著重大的發展,但是,大多數人對設計功能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純粹的美學中。
為證明設計在策略層面的高階價值,台灣設計研究院藉由辦理圓桌會議,透過多個國際案例展現設計導入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力。我們邀請國際專家分享設計導入成功與失敗案例,採用「參觀畫廊」(Gallery Walk)的方式,讓與會者們自由地在場地中移動,觀看他們感興趣的案例,並且逐一講述自己的案例細節、成功與失敗關鍵因素。分享結束後,透過小組共創方式,挑選感興趣的失敗的案例進行討論,發想如何將具挑戰性的失敗案例轉變至成功的結果。
本文節錄四個具代表性的成功國際案例,並摘錄討論結果。
▲ 圓桌會議透過工作坊模式收集實際案例,發想未來如何成功將設計導入政策。
案例一:設計導入影響國家層級策略
歐洲設計協會(The Bureau of European Design Associations, BEDA)主席 Päivi Tahkokallio發表的案例中,設計在國家的層面發揮了影響力。芬蘭的設計諮詢機構Hellon運用服務設計的方法,助芬蘭政府發展未來政策的新方向。
▲ 歐洲設計協會(The Bureau of European Design Associations, BEDA)主席
Päivi Tahkokallio 分享成功案例。
Hellon邀請芬蘭政府部會公務員參加為期兩日的工作坊「The Sprint Towards Sustainable Growth」(永續發展衝刺工作坊),結合參與式及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設計,應用於政策。工作坊的運作採取可推動永續性發展的過度設計(transition design)以及策略設計方法(strategic design methodologies),以推動在公共部門組織中取得更創新的成果。
▲ 利益相關團體組成。
在制定國家政策的高度下,為何要考量到民眾呢?政策制定中,主要有四種利益族群,包括:民眾(群體最大的使用者)、影響者和執行者(提供服務的企業與組織)、法規制定者(群體最小但卻是最具影響力的族群)。民眾雖然身為最大群體,但是聲音卻難以被法規制定者聽見。
為了深入了解使用者,Hellon以影片方式紀錄各種政府部會與民眾及企業的公眾諮詢內容,並描繪各利益關係人的輪廓,於工作坊中呈現,使政府人員能夠更接近使用者。這個專案直接影響了政府的計劃規則,且與會者對於工作坊的結果很滿意。他們認為密集、有系統性、互動式的快速工作坊可以為不同部會達成共識。此外,通過跨部委辯論與公民觀點的連結具有極高的價值。
案例二:設計導入地方政府振興英國濱海安布鎮(Amble)的經濟
英國設計委員會(Design Council)研究負責人Siân Whyte的案子展示了設計委員會(Design Council)如何與海濱小鎮安布(Amble)當地政府合作,在傳統產業沒落的狀況下,導入設計重振經濟。
▲ Design Council的Siân分享成功案例。
在安布鎮的主要僱主—冷凍食品工廠Northumberland Foods—關閉後,小鎮的經濟受到重挫,居民深陷高失業率的窘境,而原先廠址也成了一塊空地。Design Council與當地政府合作,將設計運用於政策上,重新分配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使安布鎮能重新繁榮發展。
在此過程中,小鎮與Design Council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凝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包括當地企業,當地旅遊局和警察…等),共同討論安布未來的展望。進行公開討論是一大挑戰,而設計的協助在這時顯得十分有價值。
當地政府期望新的規劃帶來的改變不侷限於廠址,而且能以可持續的方式在鎮裡其他地方發揮效益。工作坊共計產出了13個專案構想,其中包括改善城鎮標示牌使遊客更容易到達;創建海鮮節促進遊客拜訪;試驗當地貽貝生產以及將舊工廠變成一個「城市中的露營地」…等。其中,以海港邊小鎮中心為發展重點的專案獲得青睞。參與者希望將安布重新定位為以食品為中心的旅遊勝地。
與Design Council合作後,原本的舊工廠重建為Harbour Village,成為一個充滿海鮮料理的市集;居民得以重塑安布為海鮮愛好者的旅遊勝地,創造了非常多新的經濟契機以及就業機會。在2015年,安布鎮獲得Coastal Community Category High Street of the Year,當地企業與新的Harbour Village合作開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也將安布評為海邊最佳居住地之一。
▲ 海鮮美食愛好者必造訪的安布小鎮Harbour Village。
案例三:新加坡地鐵站設計
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Singapore Council)副執行長Jacks Yeo分享新加坡地鐵系統的設計過程。原先車站的設計都是直接依照原有的規格,著手進行建造,但在新加坡地鐵系統的再設計中,設計團隊參與了整個以市民為中心的設計過程;工程及設計團隊在設計規範中將通勤者的需求視為首要考量,開發以人為本且社區共融的交通系統。
▲ 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Singapore Council)副執行長Jacks Yeo分享成功案例。
透過優化「找路體驗」設計車站
以通勤者為中心進行交通系統設計,重點是改善聯繫、可靠性和舒適性,以更好地滿足通勤者的需求。其中一個關鍵方面是「找路」,車站的設計必須使通勤者能夠從街道或毗鄰的開發區找到通往車站的道路,並再次返回,而不會感到壓力、焦慮或混亂。
「找路」不僅與標誌有關。它涉及空間的設計、視覺提示、照明和日光、顏色,以及許多其他感官提示;通勤者都用它們來定位車站中日益複雜的事物。捷運站和其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設計,藉由「找路」的設計機會點切入,透過定義通勤者及利益相關者在功能上以及情感上的需求;除了提升在車站中找路的體驗,也為各車站建立識別,並為通勤者與其他使用者帶來愉悅感。重新思考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也使新加坡地鐵超越單純只是交通工具的定位,且強化了新加坡的文化形象。
▲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找路體驗」設計模型。
案例四:將設計運用於擬定未來智慧航運的規章
Policy Lab的Andrea Siodmok分享英國MAR Lab如何將設計運用於擬定未來智慧航運的規章。英國的航運業一直都是世界龍頭,在人工智慧、自動化蓬勃發展的時代,為了確保其地位,與Policy Lab合作發展一系列工作坊,運用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以及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方式,發想未來航運的機會。
▲ Policy Lab的Andrea Siodmok分享成功案例。
此案例中,參與工作坊的政府部門為MAR Lab, 其成員皆為航運產業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英國海事與海岸警衛署(Maritime and Coastguard Agency, MCA)、交通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 DoT)、國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 NOS)、英國商業、能源暨工業策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 BEIS)。工作坊的目的在於理解智慧航運對產業的意義,達成共識,並考量政府如何支持未來的航運產業,創造民眾的最大利益。
遊戲化政策模擬
為鞏固其國際航運地位,英國發佈了《海事2050戰略》,其內容含括貿易、環境、技術、人才、基礎設施以及安全六大主題。此六大主題被認為是海事行業制定長遠策略、建立現有優勢基礎的關鍵因素。
在「技術」主題中,著重於四大部分:未來運輸、智慧港口、數位化,以及通訊導航和探索。 這些提供了政策建議,旨在使英國保持海事創新的核心地位。
工作坊進行中,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英國海事技術與創新」路線圖,模擬創新技術的實際應用,將這些建議應用於海事自治的具體案例研究。海事自治包含設備的運行方式以及設備的運作者。船隻目前主要仍由船員操作,但在未來,傳感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進步意味著將來船上的船員人數將減少。機器或演算法可以協助人員執行任務;又甚至,船隻可以完全獨立於任何人工操作,且行動完全由機器本身決定。
▲ 遊戲化「英國海事技術與創新」路線圖。
推測設計運用於擬定未來智慧航運的規章
在多場協作工作坊中,令Andrea驚艷的一場是在船上舉辦的。其旨在發想:因應未來自動化的航運模式,智慧船隻該如何與彼此溝通、傳送訊息?為因應新的技術時代,政府該制定什麼樣的規章支持、保護航運產業?
工作坊進行中,與會的各部會公務員被要求設計出智慧船隻能夠用於溝通的旗幟。Andrea認為,工作坊運用了設計技術,帶領各相關利益者溝通、共創,也啟發了值得思索的問題:在科技日益先進、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技術取代人工的時代,人的角色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 利用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方法進行未來智慧航運的規章。
由幾個案例可見,藉由過程中以使用者為中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可以創造設計的價值。這些例子的成功因素中,關鍵決策者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過度設計(transition design)可以用於系統性的解決複雜的問題,創造新的體系(regime), 而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可以啟發更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討論:如何將設計導入公部門?
藉由分享,我們得以借鏡國際案例,了解成功背後的關鍵因素。 反觀之,許多失敗案例的因素都是源於公部門對設計價值的不理解。實際操作上,我們該如何與高層決策者溝通,說服公部門將設計導入政策?與會者分組討論設計導入政策失敗案例如何反敗為勝,本文摘錄以下幾點:
與高層決策間的溝通
許多將設計導入公部門的良好機會都因為缺乏高層決策者的支持而流失。高層決策者掌有資源分配權,也是政策執行的關鍵人物;設計團隊應與高層決策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若沒有辦法直接影響高層決策者,則應尋求其他途徑,正確地傳達設計運用在決策的價值為何。這樣的過程縱使困難,但由於成功並非建立於單一因素或個人,穩定的信任關係是有必要的。
循序漸進將設計導入公部門
由於尋求快速成功的習慣根深柢固於公部門,與需耗費較多時間與心力的設計思考方法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難以取得平衡。針對設計價值如何取信於決策者,Andrea表示:「透過設計思考工具取得快速、小規模的成功,作為設計價值的證明,建立信譽並以實際獲益來取得他人的認可與信任,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團隊獲得進步與改善。」過程中失敗絕對無法避免,但透過經驗的回饋作為獲取正確知識並改善工作的方法是有正向幫助的。
▲ 團隊畫出與設計如何在大環境中創造文化改變。
結論
本次會議中,我們不但在案例分享中了解設計價值的體現,也討論了如何展現設計價值,將設計成功導入公私部門中更高階級的政策中。
成功將設計導入政策的案例常有的關鍵因素為:策略性的使用設計、得到關鍵決策者的支持、以使用者為中心、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反觀失敗的案例中,常有的因素為公部門對於設計價值的忽視。設計導入政策的諸多益處,於案例中顯而易見。至於要如何說服公、私部門將設計導入政策中,可先從小規模的設計成效開始,例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分析問題的根本,並針對使用者的痛點找出解法。以此累積夠多的成效以作為設計價值的證明。無論是將設計導入私部門或是公部門,都是對組織內外文化上的改變。因此,應該先了解大環境;循序漸進,用設計創造永續影響力。
延伸閱讀
Hellon助芬蘭政府利用設計制定國家政策:https://reurl.cc/pdWbxQ
Design Council 助Amble重振經濟
https://reurl.cc/ZOrdAW
https://reurl.cc/arkbG9
DesignSingapore Council新加坡地鐵站設計:https://reurl.cc/MvbmXk
英國MARLab
https://reurl.cc/Mvbm8k
https://reurl.cc/20DALXhttps://reurl.cc/8GWANR
攝影:李振群、林敏華、王奕儒
文字編輯:王均涵 (Ariel Wang)
責任編輯:吳宜珮 (Irene Wu)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合作推動氣象服務創新,今(26日)由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程家平署長與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以設計導入氣象服務創新,強化服務溝通力,進行合作交流。
我們相信設計是帶動台灣整體發展的關鍵策略,自成立以來,TDRI 不斷致力於連結產、官、學界及不同領域,推動跨域合作共創,帶來更多創新突破與改變的可能。在設計改變台灣的路上,我們誠摯歡迎你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