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本站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
▲ 2018新一代設計展現場。
為能有效掌握台灣設計能量,從而借力使力提升產業價值,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於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1月25日展開調查,針對566家設計公司發放線上問卷,有效回收樣本139家,並於2019年10月正式發布國內第一份、專門針對設計產業的深度調查報告《2019年台灣設計力報告》,鎖定「產品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兩大類別進行研究,從「設計投入」、「設計市場」、「設計產出」、「設計策略」四大面向,分析設計公司的營運表現、國際市場布局、設計績效衡量方式、設計人才組成類型及薪資待遇、專利佈局及獲獎情況、設計策略應用等,比較不同類別的發展現況,探討產業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設計確實能為產業創造直接或間接的效益,但最大的關鍵問題往往在於「如何衡量」。台創首發《2019年台灣設計力報告(設計服務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讓大家不再靠感覺,以客觀的量化面,從「設計獎賽」、「專利申請的概況」以及「設計績效衡量指標」三大視角切入,揭露設計公司的設計成果,讓好的設計成為漣漪,自然地引領出更多價值。
下個世代人才關鍵:問題解決能力
國內向來不缺乏創意設計人才,從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G Mark等國際獎賽得獎件數可知,設計能量屢獲國際間肯定,然而,傑出設計師除了具備創意思維及設計專業,還需要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跨領域學習能力。
根據《2019年台灣設計力報告(設計服務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調查結果,國內設計公司認為設計成員及主管職成員最重要的能力分別為:問題解決能力(65.5%)及跨領域整合能力(54.0%),顯示在產業界限愈趨模糊下,企業創新機會來自於更多跨領域的交流,相對地,設計人才在設計專業的深度及跨領域知識的廣度都應持續精進,設計師也須主動、積極關注產業新趨勢,例如循環經濟、智慧醫療、社會創新、公共服務等議題,累積足夠的產業知識,以創造更多元的發揮空間。
▲ 設計公司重視的員工能力。資料來源: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跨領域時代,設計專業應多元發展
全球企業數位轉型,市場對於「設計專業」的需求也正在改變。世界經濟論壇《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報告所提出2022年全球未來所需人才10大技能需求,多與設計思維及前端創新技能相關,且預測市場對於使用者經驗與人機互動設計師、服務與解決方案設計師等需求持續提升;此外,美國《Glassdoor economic research》調查高所得新興人才當中,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已位居第6名,勝過許多軟硬體開發工程師及商業顧問師;顯示設計已不單純作為產品外觀、視覺平面等,更能為服務流程、消費體驗、人機互動、甚至商業策略等領域創造價值。
相較於國內,設計公司現階段聘僱的成員類型仍較為單一,以產品設計師為大宗(19.7%),平面設計次之(17.9%),對於新興領域如設計研究(design researcher)、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等聘僱需求較少,此作為國內設計人才培育策略布局之參考;同時,企業也需轉換對設計人才的認知與定位,不再視設計為美工人員或是技術單位,將設計提升至策略層級,才能將設計價值發揮極大化。
▲ 設計公司聘僱之設計成員類型。資料來源: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台灣設計產業,亟待培植未來專業人才
設計是產業創新的基礎,設計能量的累積來自於國家對於設計人才長期的培養與重視。以新加坡為例,2019年新加坡設計委員會(Design Singapore Council, Dsg)提出設計技能框架(The Skills Framework for Design),將設計延伸至商業、科技與創新分成25種職能,從通識教育、職前培訓到在職訓練,培養未來具有設計能力的勞動力。
因應未來經濟需求,台灣也亟須一套設計人才培養方針與政策,不論是從學校教育或是在職訓練,透過緊密追蹤產業動態,持續發展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能力。此外,提供設計師帶案學習機會,累積國際級大型設計專案執行經驗,打造設計師發揮舞台也是扶植培育設計人才作法之一,均為我國政策未來努力之方向。
未來,雙方將在台日設計研究、數位化前瞻設計、城市設計力指標應用及跨國知識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結合雙方資源與專業優勢,推動設計研究並深化國際合作。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補助計畫支持下,設研院攜手倚天酷碁、州巧科技、路加服務科技組成的微移動產研聯盟已邁入第二年。今(12/7)日舉辦微移動情境應用趨勢論壇,透過台灣設計週今年首度邀請荷蘭與日本專家,針對微移動進行跨域觀點的交流,同時分享國內外移動趨勢及微移動產業動態,深入探討城市移動的未來。
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計畫支持下,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攜手設研院與專業設計團隊,將閒置多年的真福聯合診所場域重新賦能,從對外品牌形象的塑造,到內部服務設計、指標設計與空間規劃,打造出「真福共好基地」,實現失智友善與跨齡共融的空間願景,將於12月5日正式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