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位泰雅獵人來到海拔標高2200公尺的梨山,遇見當地少女,墜入情網,結婚後定居於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新佳陽部落最頂點,黑森林的前哨。鬱鬱蔥蔥的自然環境中,夫妻倆胼手胝足開墾,種植梨子樹、蘋果樹及水蜜桃樹。獵人同時至山林狩獵,也赴大甲溪捕魚,餵養一家。樹苗長大後,獵人變成農人,果園就用主人的名字來命名:古邁(Kumy)。
長年的果園經營經驗,讓古邁很容易就察覺黑夜與白晝的溫差、雲霧的滋潤、清澈的空氣,非常適合台灣茶的栽培,所以,1995年,古邁種下第一棵茶樹,是梨山首位植茶的原住民,開啟此地泰雅族人的高山茶葉史。2009年,古邁意外過世,女兒Dabas Kumy(漢名陳婉萍)自都會返鄉:「當初基於一份使命感,回來發現困難重重。」她對茶的認知只有學生時期暑假打工的基本概念,決定先到茶改場上課。
Dabas說:「我希望維持祖輩師法自然的精神。」期許自己了解並熟悉各種資材,隨著技術的累積,漸漸地製茶師傅也願意傳授訣竅,她至此明白台灣茶的可貴:「台灣茶葉多半屬於半發酵茶,製作非常費工。」接續父親一手開拓的茶園事業之際,古邁的茶葉主要銷售給熟客。於是,她開始尋找向外銷售的方法,打算積極發展品牌。
Dabas盤點資源,發現古邁茶品與環境和人文緊密結合:占地4公頃的青心烏龍茶樹,全以最純淨的山泉水灌溉。茶樹面向北方的雪山山脈,十月東北季風來臨,進入長達半年15度以下的低溫期,之間甚至少有兩個月5度以下的霜雪期,經過寒冷氣候的淬鍊,茶樹把根扎得更深、成長得更健康──這也就是梨山茶底蘊濃厚的重要原因。
為了保持茶湯的滋味及香氣,Dabas採用自然通風的傳統製茶方式:從手工摘採,確保茶菁完整度,到後端至少需反覆70次的布揉和解塊,及乾燥成毛茶,連續36小時的黃金製程,每一步驟都是關鍵。古木參天的「梨山黑森林」提供茶園水源,可以直達天池附近,Dabas常常去散步,踏上泰雅族狩獵的傳統路徑,行經其中,幾乎只聞鳥鳴和踩踏落葉的沙沙聲響,光線由樹傘的葉縫間灑下。
目睹這一切,Dabas深知種茶是老天賞飯吃的工作,人的力量有限,該回歸節氣,回歸本心,盡本分,但順應天時與地利,相信萬物的療癒能力,惟自然能喚醒自然,惟自然能照護自然。所以,決定割捨產量的追求,盡力求取品質的精良,傳達出的這份尊嚴與,即為古邁核心的品牌意義。
Dabas尊重專業意見,放棄紅、黑、白等原住民服飾常用色彩,解構黑森林雨過的柔和天空,大膽選擇「霽天藍」作為包裝主色系,雖然中國通路較不習慣這樣的風格,卻引起歐美市場的興趣。為了更進一步建立與外國人的共通語彙,第一時間拉近距離,Dabas也深入了解異國的飲茶習慣及需求,自行研發「虹吸壺煮茶」。只要有人因為「虹吸壺」停步,待她奉上一杯茶,伴隨茶香,Dabas就有機會將台灣茶的風情分享給對方。
近年,古邁茶園外銷美國、俄羅斯等地,外銷量成長倍數驚人。未來,Dabas計畫結合古邁茶園與黑森林祕境,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打開茶園知名度,創造當地就業機會,讓更多原住民得以返鄉工作與生活,延續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