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辛基文化工場是北歐國家最大的獨立藝文中心之一。在這個由老電車倉庫改建而來的場域,每年有將近400個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在這裡發生,此外也為市民提供舉辦私人及企業活動的空間。與一般認知「文化中心」帶點嚴肅、沉重、重教育意涵的印象不同,赫爾辛基文化工場是從市民需求考量打造的文化與休閒空間,在提供有意義、深度的文化內容之餘,它還意想不到地有點商業、娛樂、有趣又好玩。本篇特別專訪現任營運長Marianne Mäkelä,了解他們如何營運這樣的一個都市文化空間。

Marianne Mäkelä
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營運長,曾於芬蘭電視台任職行銷總監,並協助過許多傳統文化機構發展新方式找回觀眾、改善營運狀況。
誕生於新都市生活需求的文化場域
近年的芬蘭社會,面臨著人口老化、居住人口從鄉村往都市集中等挑戰。都市既有的空間資源,來不及跟上人們遷徙的速度,形成了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新世代受教育的程度增加,他們也開始尋求更有意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需要更多新的體驗、DIY等自主性更強的活動,以及參與社會的機會,因此一般圖書館等傳統文化機構所提供的,對他們而言,已不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
位於首都赫爾辛基蝶略區的「文化工場」(Korjaamo Culture Factory),便是誕生於都市人口對於新的文化機構、休閒場所的迫切需求。赫爾辛基文化工場成立於2004年,由一間私人公司Töölö Urban Oy旗下的Korjaamo Group所營運。他們重新翻修一間舊式電車的車庫,改造成有著多樣空間規劃的文化場域,除了會議室、共同工作空間外,也包括演唱會場地、藝廊、劇院、電影院等,來滿足市民對於空間及藝文活動的需要。

▲ 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的主要空間之一。

▲ 電車倉庫的舊貌仍被保留下來。
赫爾辛基文化工場不只營運空間,也提供「內容」,像是他們在每年8月都會舉辦一個大型的舞台戲劇節,邀集在地及國際的表演團體演出,是芬蘭知名的文化盛事之一。Mäkelä提到,他們觀察到過去很多文化機構,都以陳舊的方式在傳遞內容,「準時開門、準時關門,人們也愛來不來。」找到有趣的方式,為人們創造新而有意義的文化體驗,是他們不斷在嘗試的目標。她以歌劇為例,他們會嘗試將歌劇結合別的元素、活動,或在公園等不同的地點呈現,在歌劇院外「找到更多的聽眾。」
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的許多計畫,不僅受到市民歡迎,近年也在國際間獲得許多注目。「許多國際媒體經常提到的一種說法是,芬蘭正在躍升成為全球知名旅遊國家,因為這裡出現了很多『新』的事物。」但Mäkelä認為,其實他們大多數計畫,都不是什麼橫空出世的新事物或概念,反而來自傳統文化和生活,只是以更貼近現代都市人的方式,來創造和提供新的體驗。例如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的Jääpuisto冰上公園,就是來自團隊成員們小時候在鄉間溜冰玩樂的共同回憶。他們選在中央車站旁,打造了一個露天場地,讓人們即使身在都市中,也能夠便利地享受從事冰上活動的快樂。
在2016年秋天開始營運的Allas海水池,也是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的一項有趣嘗試。坐落在赫爾辛基市中心南端,這是一個從港區沿岸延伸出來的人造池,原先只是被混凝土牆圍起來的區域,就連海灘也是從停車場改造而來。他們希望Allas海水池以更現代的設施、貼近都市生活的氛圍,讓人們享受波羅的海傳統的水療文化。

▲ 不只是海水游泳池,Allas 更是一個結合了都市文化、傳統波羅的海水療與地方飲食文化的休閒空間。
Mäkelä提到,他們一開始就設定好了幾個目標。首先,這會是專為市民打造的海濱休閒場所,因此所有規劃都要以市民真正的需求為出發點。再者,在前述這個大方向確立後,他們希望人們能在這裡感受、甚至創造赫爾辛基的城市文化,因此Allas海水池不是只有游泳、桑拿浴的地方,除了相關運動設施如健身露臺、瑜珈房等,還有能夠舉辦音樂會、放映電影、觀賞戲劇等空間及文化活動規劃。其三,Allas海水池的運作全都採用省能源、省資源和少汚染的「清潔科技」(clean technology),也盡可能採用自然的材料,例如以芬蘭冷杉建造水療室。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則,以一般市民皆可負擔的價格提供服務,一張門票原價僅12歐元。
在不斷累積經驗後,赫爾辛基文化工場也發展出一套模組化經營的方式。從文化工場、冰上公園到Allas海水池,他們每個事業都分成空間與文化活動兩大項目,並可再細分為企業服務、餐廳、課程與商店這樣的模組,形成多樣的營收來源。以文化工場為例,餐廳的收入約38%、活動收入約29%、企業租借收入約20%,場租則佔13%左右,獲利之後可以再投入更多內容的製作,例如舉辦展覽、提供課程,來吸引更多人們造訪、參與。因應不同模組的營運,組織內部亦形成研發/規劃、行銷、業務等分層的生態系統,能更有效率地運作事業,也更快速地朝著目標方向邁進。

▲ 文化工場也提供空間租借,讓市民舉辦私人或企業活動。

▲ 文化工場目前有3個大型表演場地,可舉辦演唱會或戲劇演出,還有6個較小的空間,可供小型會議與研討會使用。
一方面提供好的、有意義的文化內容,另一方面也在商業上做好生意,Mäkelä認為兩者並不衝突,也絕非對立,但她也笑說,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的營運團隊,其實每天都在面臨這樣的煩惱。她提到自己在歐洲觀察到有很多好的構想,因為沒有資金或建立起好的獲利模式,大多沒有辦法運作得很好,甚至必須仰賴政府的資助。他們不斷在努力的目標,就是兩者並行,讓商業運作來支持好的構想實現,Mäkelä認為,當以好的內容找到更多人和觀眾時,就能為下一步計畫賺取到籌碼。
在Allas海水池之後,赫爾辛基文化工場的下一步,或許有點令人驚訝。這回,他們打算在商業區打造一個新型態的購物中心Tripla,但這個購物中心可能不是一般想像的那樣,它有都市綠花園,也不只有購物場所,「它會是一個城市的文化中心。我們想要的是更舒服、自由,會讓人們願意花時間在這裡的地方。」 Mäkelä笑說,他們每天都在跟合作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爭執,每天都在「不行,這個風格太『購物中心』了」的意見中拉扯。而她也透露,Tripla即將於2019年正式營運,這個新型態的都市文化休閒場所會是什麼樣貌,值得期待。
照片|Korjaamo Culture Factor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