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的商品流通受惠於科技與運輸持續進步,已更加普遍而頻繁,但品牌若要進軍全球,仍需通過各地文化風俗與消費習慣的考驗,才有拿下國際市場的機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品牌好農.行銷台灣計畫(Taiwan Good Agriculture,下稱TGA)的「國際市場深度觀察課程」,帶領台灣的農產品品牌商至日本深度體驗,精心設計的4天課程包含品牌定位、商品設計與商品陳設、通路諮詢等重點課程,並由阪急百貨店、Loft、日本百貨店、KANEJU-FARM等多個日本知名通路商與品牌商親自授課指導,計有14個台灣農產品品牌商參與。
參訪中的「品牌診斷與諮詢」課程,邀請Loft、日本百貨店、阪急百貨店與Elle gourmet擔任顧問,分別由選品店買家、百貨買家、美食時尚雜誌的三種角度,檢視學員產品的品牌概念、品質、口味是否符合水準與日本飲食習慣,並提供務實建議。透過課程能清楚了解日本市場對產品的觀點,重新建構日本市場的全貌,更能藉此突破品牌現況。
▲ 學員在「品牌診斷與諮詢課程」中,為自家產品的理念與特色進行詳盡解說。
以產品包裝為例,課程顧問指出,一般對於日本商品的包裝印象多為精緻華美、層次繁複,實際上日本消費者在日常生活更偏好沉穩簡潔的素雅包裝,精緻華美的包裝則用於伴手禮設計。檢視學員品牌產品後發現,台灣以外紙盒美化產品包裝的習慣,容易被日本買家視為多餘,日本消費者更希望購買時能直接看見商品內容物,像是包裝能開窗或是有實體照,都能對消費者選購上有所幫助。
日本人喜愛小包裝雖已是眾所皆知,但所謂的小包裝可能比想像中來得更「小」,例如蜜餞包裝以100g為單位,在台灣就被認為是小包裝,但日本消費者追求的則是一顆顆包起、食用時不黏手的更小單一包裝設計;同樣的,對台灣消費者來說略顯小罐的250mL 梅汁飲料,也仍被日本顧問們建議包裝可以再縮小,商品可活用樣品包、試吃包的包裝型態進行推廣,會更容易受日本買家青睞。
▲ 顧問群仔細檢視與品嘗台灣學員的產品,再以日本市場角度提供產品調整建議。
課程也同時解析產品本質是否符合日本消費者使用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少數產品在台灣有獨特優勢地位,移至日本時反而成為阻力,例如滴雞精、鱸魚精產品,在台灣是送給病人養身的體面禮物,但日本人沒有送給病人食補禮物的習慣,使得產品原有優勢無法作用在日本市場。
此外,在品牌定位上,若以台灣在地文化故事作品牌形象主軸時,則必須考慮日本消費者沒有相同文化背景,若過分放大反而會影響日本消費者的主觀感受,例如台灣常使用原住民圖騰作為品牌構成的元素,日本人即對此沒有相同的了解與熟悉,若使用的比重過高反而會減少日本人對於該產品與台灣的連結印象。整體而言,品牌診斷課程提醒日本消費市場對異國產品的關鍵看法:若是日本人無法理解的產品,行銷發展即會受限。縱使是可以接受的產品,味道也要更符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參訪課程也安排學員進行品牌產品實際應用研究,由日本知名料理研究家口尾麻美將學員自家商品入菜,做出符合日本人飲食喜好的料理,探討產品在日本市場的機會點。本次參訪學員的產品大多能成功入菜,顯示台灣食品在日本接受度較高,值得注意的是,產品須作出更顯著的品牌區隔,並帶出「異國商品感」以符合日本對於外來品的期待,口味與包裝也須適當調整,以更符合當地市場的飲食習慣。這些品牌與商品的操作,都必須熟知兩地文化差異與市場現況,才能準確打入當地市場。
▲ 料理研究家口尾麻美親自示範,將學員產品融入於各式菜餚與飲料,找到適合日本人味覺與習慣的應用與推廣方式。
本次參訪課程所提供的市場觀察與建議相當入微,讓學員們感受到文化間的差異並非透過片段想像就能消弭,而必須非常熟悉與瞭解風俗習慣,才能成功打入市場,因此當地消費者行為的觀察,是品牌進軍當地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員「小滿穀雨」的業務經理謝雅萱表示,原本對日本市場有不少幻想,參與課程後才體會到想像與實際之間的差異,也發現品牌仍有許多待調整處,她並鼓勵其他農產品牌參與TGA計畫,藉由課程打開視野廣度與深度。
農曆新年虎年即將來臨,TGA邀請最珍貴你的一起「食」在感受台灣好滋味,網羅全台隱藏限定美味,逐一介紹給熱愛純粹滋味好饕客們!
農委會4月1日到13日在誠品信義店3F Forum舉辦「人生風味學」活動,歡迎大家前來品嚐由日本企劃、臺灣出品的「TGA select年度特別企劃」——舊振南「日日好日華果子」,品味臺灣華麗的季節之美,同時也購買由農委會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打造的各種外銷精緻農產食品,感受讓世界上癮的臺灣好味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7)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熱門打卡景點「不只是圖書館」舉辦「農時鮮食 Eat Fresh!」新品發表會,介紹國內10家接受輔導進入電子商務銷售管道的小農新品牌,希望透過品牌建立與包裝設計,讓消費者更能體會到農民投入生產的用心,感受產地到餐桌最短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