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藍是不可言說的,是自然而然伴隨著人生旅途而有不同風貌的記憶。每個曾到台東的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或夢想造訪福爾摩沙最美大地的人,都有著對於「台東藍」的專屬印象。
由文化部指導、台東縣政府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台東的 100 種藍–工藝設計展」,自 10 月 6 日至 10 月 25 日於台東美術館展出。由曾任職於紐約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現任「無有設計」總監劉冠宏擔任策展人,以「藍的培養皿」爲策展概念,將展場劃分為「藍的未來式」、「藍的實驗式」、「藍的開放式」、「藍的進行式」、「藍的播放式」和「藍的繽紛式」等六大區塊,嘗試展現台東工藝的多元面貌。
本次展覽內容以現代手法呈現,從最微小的展品、到巨幅的藍染共同創作,涵蓋了國際工藝交流、青年駐村創作、日本精緻工藝選品,與三項當地文創輔導案的成果。



▲ 「藍」象徵奔放、自由、希望,在這充滿各種不同元素的創意培養皿內,透過自山、海、石取材的獨創與共創,與多族間新舊記憶交融,成就高彩度的藍色符碼,淬鍊成台東最耀眼的藍寶石。
特別的是,其中的巨幅藍染,是集眾人之力完成的作品。由於台東分為海岸線、市區、南迴線、縱谷線等地區,劉冠宏等人以此為元素發想展場設計,並邀請到在地藍染創作者徐季筠,帶領四所學校的學生,再加上在地志工近百人,完成一項橫跨南迴線(介達國小)、市區(寶桑國小)、海岸線(利吉國小)及縱谷線(卑南國中)的共同創作。
設計圖面由策展人劉冠宏手繪,並與藍染創作者徐季筠討論執行的可行性。展場的藍染布共七大條,寬 600、長 605 公分。徐季筠提到,這是她首次嘗試這麼大型的藍染創作。展場整體設計以「可再利用」為方向,因此沒有使用太多的輸出品。這些藍染布不僅是展品,也是展場設計的一部分,並預計於展後回饋給縣政府或參與創作的學校再行利用。





▲ 台東具自然獨特景觀與人文文化資源,在地文創業者多採用天然素材為原料,並將「在地特色」與「傳統文化」融合於工藝品創作,為台東的創意產業挹注靈魂。圖集為這次部分展品。
這些創作別具意義,因其一方面展現了自星空、大海、大山汲取靈感的不同種台東藍;另一方面,也傳遞出跨族群、跨部落、跨世代、跨文化工藝合作的精神。在這場年度的台東工藝盛宴,歡迎你前往體驗台東的 100 種藍。


「台東的天空不是藍色 是一抹蒼穹藍
夜晚不只是藍色 是由深黑浮現的藏青藍
伯朗大道的樹蔭不只是藍色 是混雜了溼氣旋渦的水灰藍
雨後碎石不是藍色 太平洋海水不是藍色 山嵐不是藍色
台東不是原始的 也不是自然的
不只是地域的 也不只是國際的
台東是充沛 是飽滿 是生命力 是閃爍不定 是不可言狀
只能親自感受 只能等你到來 親口告訴我們」
台東的 100 種藍 — 工藝設計展
展覽地點|台東美術館(台東市浙江路 350 號)
展覽期間|2017.10.06–2017.10.25(週一休館)
展覽時間|09:00-17:00
入場資訊|免費入場
▼ 相關網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