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I
  • 關於TDRI
  • 最新消息
  • 趨勢觀察
  • 場域服務
  • 公告
  • 加入TDRI
  • 追蹤TDRI
  • 繁體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TDRI
  • 關於TDRI
    • 互動式簡介
    • 功能任務
    • 組織架構
    • 經營團隊
    • 誠信經營
    • TDRI年報
    • 出版刊物
    • 全球夥伴
    • 媒體報導
  • 最新消息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 趨勢分析
    • 焦點報導
  • 場域服務
    • — 參觀購票 —
    • 營運場域|台灣設計館
    • 營運場域|不只是圖書館
    • 營運場域|設計點
    • 場租服務|創意劇場
    • 場租服務|TDRI 會議室
    • 實境導覽|1F 場域
    • 實境導覽|2F 辦公室
  • 公告
    • 綜合公告
    • 採購案公告
    • 輔導資源
    • 財務資訊
    • 設計名錄
    • IDDI補助
    • COC跨域平台
  • 加入TDRI
    • 人才招募
    • 2023年暑假實習生招募中 ʜᴏᴛ!
    • TDRI 設計志工隊
    • TDRI 場域會員服務
  • 追蹤TDRI
    • TDRI @ Facebook
    • TDRI @ Instagram
    • TDRI @ YouTube
    • TDRI @ LinkedIn
    • TDRI @ Medium
趨勢觀察 / 人物觀點

專訪松菸口品牌識別設計師方序中:「找到與古蹟相處最舒服的模式」

2018-08-17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專訪松菸口品牌識別設計師方序中:「找到與古蹟相處最舒服的模式」

前言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後簡稱台創)所營運的四個品牌:「台灣設計館」、「不只是圖書館」、「設計‧點」以及「AIC美國創新中心」,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為口字型文化聚落。

2018年,台創邀請設計師方序中,共同整合服務場域與品牌,納入展演交流、設計閱讀、創意實作和風格選物等生活議題,並引其口字型路徑,定名為「松菸口」。

然而,「松菸口」是怎麼誕生的,LOGO色系和各品牌的門面新妝點,又是如何發想而來。透過與松菸口品牌識別設計師方序中的專訪,一一讓大家了解。

方序中 Joe Fang

究方社JOEFANGSTUDIO創意總監、平面設計師、策展人,亦為單車品牌Sense30的創辦人之一。

究方社官網

Q:「松菸口」品牌規劃的過程?

方序中(以下簡稱方):我這個人向來不喜歡閒置空間,當時受到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邀請,參與重建品牌和空間的計劃,有機會可以活化這個場域,我是很興奮的。台創經營的場所,是在一個這麼大的空間裡,讓人們願意走進去,但是又有一點隱密,人們在這裡可以聚集、放鬆、找尋想法,交換腦海中的畫面,其實地理位置在松菸園區相當重要,有點像一個秘密基地,只是缺一個讓人有記憶點的入口。

所以我們就想到「軟硬兼施」這個方法,也就是硬體方面優化,軟體方面重新規劃。硬體方面,因為這四個品牌剛好圍繞成一個口字型,像四合院一樣,但又保留一點通往外部的空間,不是完全的密閉,有點像「貪食蛇」,又像遊戲方塊,是有點好玩的。

所以我一開始想到的概念是「舍群」:實體來說,我想像一群人聚集在這裡,傳達各自的想法;而虛擬來說,又有網路「社群」的諧音,從這個概念延伸發想,最終收斂為「松菸口」這個名字。用「口」來表達你一口、我一口的畫面,也呼應了四個品牌圍繞形成的路徑,有點可愛、又不會幼稚,可以符合每個人心中像小朋友的那一部分。

接下來,在Logo設計的方向,把四個品牌化為四個小連結點,散佈在口狀的周圍,它們像細胞一樣會放大、縮小、變長、變寬,充滿生命力,就像這個場域一樣,可以因應不同主題做變化。在色系方面,我們為了讓他更符合秘密基地的氛圍,選擇沉一點的保護色,去包覆充滿生命力的橘色,來呼應人們來到這裡,先觀察到隱密沉著的外圍,進入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充滿可能、富有充沛能量的地方。(編:有點像秘密桃花源?)喔,秘密桃花源,這個感覺不錯。

我們使用這兩個色系來搭配運用,但是在硬體與軟體兩者間使用不同的節奏。實體空間來說,因為松菸是一個有年紀、有時間痕跡的地方,我們不去賦予具有破壞性的設計,而是融合,因此橘色只是作為輔色調,是一個提亮的作用,就像是添加一抹香料來提味。而官方網站身處在很快速的世界,需要快速吸引人的目光,因此橘色就變成主色調。

▲ 松菸口Logo與兩款色系。

▲ 2018年究方社為台創設計的狗生肖賀卡,以松菸口Logo為發想延伸。圖片來源:究方社。

Q:對空間的指標系統進行了一些改造計畫,對於哪個部分的印象比較深刻,或是整個專案過程中最有趣的事?

方:我認為,跟有歷史痕跡的地方,最好的相處方式,不是你完全改變他,而是找到一個最舒服的方式,讓人願意進來。當人進來,才會有生命力。

我們使用這兩個色系來搭配運用,但是在硬體與軟體兩者間使用不同的節奏。實體空間來說,因為松菸是一個有年紀、有時間痕跡的地方,我們不去賦予具有破壞性的設計,而是融合,因此橘色只是作為輔色調,是一個提亮的作用,就像是添加一抹香料來提味。而官方網站身處在很快速的世界,需要快速吸引人的目光,因此橘色就變成主色調。

保留歲月的痕跡與溫度,回歸最自然的生活狀態

為了讓空間指標系統跟環境融洽,我們去找了跟這個地方相近顏色的木頭,找了跟這個地方有關的鐵件,從松菸既有的元素去發想,做一點設計的轉化。來訪的客人會覺得這些指標系統,像是原本就屬於這裡,但是又有一點新意。因此它不會是很跳TONE、或是陌生的元素,也不會是大張旗鼓刻意被看到。我覺得這就是長時間跟這個環境相處的模式,必須要是舒服的,而不是互相搶奪主從位置的,應該說,有點像人的感情,不能說我要強勢,要征服主權,而是找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

我們很享受改造的成果,而且很期待,這些標示放很久之後產生的變化,我們使用的材料都會有時間累積的效果,像是木頭久了會有顏色變化、會更圓潤,鐵件會有使用痕跡,它們會跟環境一起變老。這些空間的小改造,是很自然地發生,讓人願意被使用。所以我們還是回到一個重點,空間改造的重點仍然是裡面的人,跟裡面散發的能量,不同的展覽、不同的書,和不同的對話在這裡發生,設計才會產生真正的價值。

▲ 台灣設計館招牌。

▲ 台灣設計館05展區標示。

可以直接使用的設計,讓人願意親近,進而發現這裡的好

我們常看設計,可能是平面的、是漂亮的,但不能被碰的。所以我們在台灣設計館的Lobby設計一個Logo造型的椅子,讓人願意停留,讓人直接坐在標誌裡面,跟設計真正產生關係。

訪客可以坐在這裡看DM、等人或純粹地放鬆,沒有任何壓力。這跟我們團隊與人相處的哲學也一樣,不求彰顯、不強勢,讓人願意接近。不說自己好,而是讓你接近我,慢慢來發現我們的好,我們也期待松菸口是這樣的地方。

▲ 松菸口Logo造型椅。

Q:對松菸口的想像,或是未來你期望松菸口發生什麼事?

方:對於設計,我認為不應該全部講完,需要大家來探險。希望松菸口成為一個讓人願意親近、自己來尋找答案,放空、喝咖啡、看展,和認識朋友的地方。

設計不是一種挑剔的生活模式

也希望不只是設計領域的人們會來,一般人也願意進來。我認為設計不是一種挑剔的生活模式,而是容納期待生活多一種享受的人。所以我想像松菸口廣場這裡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音樂會、市集、讀書會,甚至是親子活動,這個地方就會很可愛。

另外,就是空間的整合,每一個空間都是畫布,人就像顏料,需要有人進來這裡揮灑靈動,這座古蹟才會有生命力延續。像是設計X閱讀,展品X消費,不同的生活提案去搭配組合,讓這個地方更活潑。

▲ 不只是圖書館門口。

Q:你個人最推薦的松菸口私房景點是?

方:我個人很喜歡聊天,聊想法、聊畫面,我們常常聊天聊完就把事情做完了。聊天的話,我覺得中間的廣場最舒服。創造各種可能性,我期待廣場增加一些讓人休憩的設施,以後很多人坐在這裡喝咖啡、看書、交換看展的想法。

另外我也很喜歡「不只是圖書館」前面的小空間,那裡很微妙,不是制式的展覽空間,很靈活,蠻有趣的,像是一個玄關,一打開門很像回到自己的家,卻又可以看到展覽。

我很期待,帶朋友來這裡,聊天,蠻好的。

▲ 松菸口品牌識別設計師方序中。

後記

採訪的午後,陽光從CAFE SOLÉ的窗櫺灑下,空氣中細小粉塵、原木專有的香氣正訴說著歲月靜好。「松菸口」口字型的小聚落,同時也是博物館、圖書館、咖啡屋、選物店,以及數位學習中心,你可以在咖啡館內靜靜品嚐手沖咖啡,從木窗望去,一人獨攬靜謐的自然風光,逃離城市喧囂,在這片寧靜中得到治癒。你也可以在看完展後,到圖書館找本喜歡的書,讓設計自然而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歡迎來到松菸口,感受方序中所說的,與古蹟一起相處最舒服的模式。

延伸閱讀:專訪松菸口網站幕後推手王宗欣:「像閱讀雜誌一樣地瀏覽松菸口吧!」

前往 松菸口

松菸口

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相關文章

「極瑞士SWISS MAX」加碼場:獨立出版的精神領袖 Nieves Zine 不只是圖書館登場

「極瑞士SWISS MAX」加碼場:獨立出版的精神領袖 Nieves Zine 不只是圖書館登場

瑞士設計師Benjamin Sommerholder創立Nieves,專門研究藝術書籍、Zine的出版和推廣。「極瑞士SWISS MAX──瑞士設計展」特邀Nieves於不只是圖書館展出,歡迎大家來感受獨立出版的魅力!

不只是圖書館, 松菸口
瑞士設計展系列講座 ① 瑞⼠藝術書美學 Swiss Nieves Zines

瑞士設計展系列講座 ① 瑞⼠藝術書美學 Swiss Nieves Zines

每翻讀一本Zine,就是一場充滿驚喜的閱讀體驗,共鳴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作品即是創作者本身參與他生活中一部分的風景。本活動邀請長期關注Zine創作的兩位專家:《PAR表演藝術》總編輯江家華以及草字頭創辦人《黃偉倫》,透過多元視角分享Zine背後型塑的個體性特色。

不只是圖書館, 松菸口
極瑞士SWISS MAX:瑞士設計展9月28日台灣設計館登場

極瑞士SWISS MAX:瑞士設計展9月28日台灣設計館登場

今年九月,台灣設計研究院再度攜手「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及張軒豪共同合作「極瑞士-瑞士設計展」,將瑞士設計的極致、極狂、極簡、極美、極有趣,帶進你我的視野。

台灣設計館, 松菸口

2018台灣設計展@臺中 軟硬整合展現產業未來
專訪松菸口網站幕後推手王宗欣:「像閱讀雜誌一樣地瀏覽松菸口吧!」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Slider

搜尋本站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選單
  • 關於設研院
  • 全球夥伴
  • TDRI 會員服務
  • 營運場域實境導覽
  • 辦公室實境導覽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選單
  • 新聞資料
  • 活動展覽
  • 焦點報導
  • 趨勢分析
  • 人物觀點
Copyright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 Juliet by Lyra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