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研究院聯手勤業眾信(Deloitte),攜手打造一場聚焦「減碳趨勢 × 實作演練 × 資源連結」的實戰型工作坊,助力設計師與企業同步接軌國際出口規範,掌握減碳關鍵技能!
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在8月2日至11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登場。文化部特別推出逛展攻略,歡迎全臺各地的觀眾,只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能便利移動雙展區,完全解鎖所有精彩展出內容。
為協助設計服務業者切入永續產業應用場域,拓展實務合作機會,本院特別籌組「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 設計導覽與交流活動」參與 2025 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聚焦設計於永續創新中的關鍵角色,導入觀展、對接、交流三大環節,打造具有行動價值的參訪體驗。
身在一座海島上的我們,是否曾經好奇過,這樣的水文地理大環境,造就了我們什麼樣的生活型態或生存狀態呢?在今年臺灣文博會中,文化策展區分區策展人林聖峰就是以這個命題作為展覽構思的出發點,思考「水社會」如何形成?
2025臺灣文博會將於8月2日至11日登場。今年品牌商展區移師交通便利、展場更為擴大的南港展覽館,將以呼應文博會年度主題「水風景」的「嗨!水域場」,創造出諧音梗「海水浴場」為主題,以及包含「社畜不哭俱樂部」等6大展區,創造臺灣文博會更多參與人數及品牌效益。
「學美・耕心」邁入第 2 年,規模再升級,空間更多元!全台 8 所大專校院輔諮空間,每案設計+施作高達 300 萬元,就等你來大顯身手!
面對 AI 加速滲透設計工作的今天,設計師的角色與能力正在重組。本次工作坊以未來學的情境思維為起點,帶領學員圍繞「未來校園」、「未來社區」與「未來樂齡園區」三大主題,從使用者的視角出發,建構情境、辨識需求,進而發展回應未來挑戰的設計構想。設計不只是創意產出,更是一次次針對真實議題的對話過程,讓創意具備時間與社會的定位。
設研院推動微移動議題已邁入第三年,設研院攜手微移動產研聯盟成員於6月18日,透過「微移動產業創新趨勢應用研討會-期中產研交流」持續佈局微移動的韌性發展、產業應用及環境適應。今年聚焦「高齡服務建構」與「觀光加值應用」兩大應用情境,分別整合應用研究與設計開發的設計資源,並積極與產研聯盟成員進行跨域協作,尋求適合地方與特性的應用創新的機會。
隨著全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循環經濟正成為未來經濟模式的重要方向,循環設計的角色顯得尤為關鍵。綠盒循環設計Leafer是一間協助企業進行循環經濟轉型的設計公司,其開發的循環設計工具 「C-BAT」,更奪得2025年iF 設計獎。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索綠盒如何為臺灣的循環經濟注入更多可能性!
本文以《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為基礎,摘要其研究成果與分析洞見,並以「設計生態系統」為核心架構,全面檢視台灣設計產業的供需動態與結構性挑戰,進而提出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設計行動指引。
2025年隨著台灣設計展落腳彰化,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樂土)共同研發的C-STONE大理石循環塗料也朝彰化邁出嶄新一步!
當AI進入工作現場的同時,我們也迎來了一個關鍵提問:當一張設計圖可以由AI在數秒內生成,設計師的價值,該如何重新定位?《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彙整了國際研究趨勢、204份設計產業調查問卷,以及41人次來自產、官、學界的深度訪談,試圖為設計產業找出下一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