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水霧,回到創作之初──臺灣文博會「穿霧之境」以五感召喚自然入城:專訪策展人曾令理、文化策展區協同策展人柯智豪

「臺灣擁有的『霧林』,是全球森林中僅有1%的珍稀存在。」本屆臺灣文博會「穿霧之境」策展人曾令理說起策展初衷時這麼表示,「前陣子剛好做過森林相關展覽,當要對應本屆主題『水風景』時,便從霧這種還未成水的狀態出發,找到霧林作為切入點。」
位於亞熱帶及熱帶交界的臺灣,面積雖小卻高山密集,因而擁有豐富的霧林分佈。海拔1,000~2,500公尺的霧林帶樹冠層,能夠攔截大量雨水及霧水,「霧林不僅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像是蕨類王國的稱號;我們的臺茶文化,也因為霧氣所滋潤出的高山茶而更細膩豐富。」曾令理進一步說明,「霧是水的前身,凝結之後才成水珠、匯聚成河,也逐漸形塑了臺灣獨特的人文地景。」
「921大地震之後,我剛好目睹過一片先前從高海拔滑落的林地,在第二年長出了蕨類和闊葉植物,因為環境劇烈改變讓不同緯度植物混生,連在生物學家眼中也是少見的情形。那次經驗讓我想到,其實霧林的形成,也是地理與氣候共同作用下的罕見狀態。只要條件失衡,它也可能消失。」擔任本屆文博會協同策展人的柯智豪,協助在策展過程中溝通與對接概念,也分享了他的想法,「我覺得在龔卓軍老師整體論述中,令理提出的霧林象徵了一個很具體的題目和對象,跟討論河、海這樣泛性邏輯對象時是不一樣的。」
如同柯智豪所說,霧林不只是自然奇觀,也蘊含豐富的人文脈絡。同時也成為打開「穿霧之境」展區整體內容的出發點,在展區設計上,以順水而行的動線展開三段式敘事:從霧雨凝成水的開端,探討人與霧林的關係;而當水流轉成河道,則是講述林業、鐵道與高山茶的產業關係;之後,水慢慢匯聚成湖,則連結到高山湖泊、祭典與原住民的故事。
「我們想讓觀眾一走進展場,就像走進森林深處。」為此,曾令理與偶然設計邀請新竹正昌製材廠合作,以可再利用的臺灣原木打造森林意象,搭配變化光影,營造如同霧氣流動的氛圍。更特別的是,展場香氣也別具巧思,選用了在地香水品牌芳香小舖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調製的森林香「共森香水」,讓觀眾從嗅覺到觸覺都能感受「霧林」的存在。而放眼展間,在樹林間一片片紛然各色的落葉,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團隊為了讓展間鋪滿落葉,很認真地在校園裡搜集,但效率實在不是很高」,曾令理笑著聊起這段插曲,「後來決定問問看學校清潔隊,果然還是要讓專業的來,需要的落葉量一下就達標了!」
▲ 展場限定香氣:芳香小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共森香水」
這幾年累積了不少將自然帶入城市的展覽規劃經驗,曾令理本次在展區中也同時將獲得獲選首屆文化部「百大文化基地」的臺紅茶業文化館意象導入,將順著水脈而起的茶產業及東方美人茶的故事娓娓道來。而在展場中,更精選展示許多以森林、茶文化、原住民文化等相關主題為靈感的文化創作品,例如:阿里山森林品牌的《木頭公仔》文創品、台灣在地樂團Cicada全員踏入山脈而創作的《走入有霧的森林》專輯、鼓勵孩子們觀察自然的繪本《森林裡的小圓》、描述1950年代臺茶出口歲月的電視影集《茶金》、以及講述高山原住民家庭三代與土地關係的《哈勇家》。
▲ 亮點展品:台紅茶箱系列阿薩姆紅茶(左上)、森2488木頭公仔「日出」(右上)、再森林拼圖系列(左下)、紀錄片《揹獵物的女人》工寮獸骨物件(右下)
「這次展覽的重要任務在於,邀請民眾走入這片水霧所孕育的森林,透過我們梳理出的抽象精神,也讓那些受水與森林啟發的創作重新回到最初情境裡。」曾令理笑說,「就像剛逛完美術館,都會特別想買周邊商品。如果大家逛完展,也都想立刻支持這些臺灣優秀的創作,那我們就算是任務成功了!」
2025臺灣文博會觀展資訊
✦文化策展|松山文創園區
8月2日(六) - 8月11日(一)
穿霧之境--------------2號倉庫
有河之靈--------------3號倉庫
接海之島--------------4號倉庫
臺灣萬水--------------5號倉庫
「日常+」-----北向製菸工廠
✦文創品牌&IP授權| 南港展覽館1館
一般民眾入場:
8月7日(四)、10日(日)10:00-18:00
8月8日(五)、9日 (六)10:00-20:00
8月11日(一)10: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