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I設計透視器 EP.4:從文字到永續設計,開創台灣文具品牌新篇章——專訪物外廖宜賢品牌主理人、楊格共同創辦人

▲ 物外創辦人楊格(右)、廖宜賢(左)。

 

物外YSTUDIO(以下簡稱物外),一個專注於設計、永續與文化結合的品牌,在全球化市場變動中,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以達到品牌影響力的深度與廣度。本次專訪將揭示了物外如何透過參與「 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以下簡稱IDDI)開展跨域合作以及對永續發展的持續關注,成功開啟新商業模式,為未來帶來更多可能性。

 

以文字之力,設計生活之美

 

物外品牌主理人廖宜賢表示,物外品牌的經營從兩個面向出發:深度與廣度。深度,書寫的層面與價值,而廣度,則是強調書寫影響力。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在書寫了,所以「文字的書寫」這件事對於自己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事實上文字早已嵌入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無論是街頭的標語,還是個人生活中的筆記,這些微小的文字,時刻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視野。

物外的設計哲學來自於生活體驗,書寫並不需要是長篇大論,可以是隨手寫在冰箱上的備忘紙條,這種看似隨意、破碎的書寫哲學,也是品牌想傳遞的書寫價值。因此,物外內部也預計發起傳送卡片的小互動,鼓勵那些平常說不出口的感謝,化作文字並投入信箱,收到的人也可以回信給對方,廖宜賢笑說,有時候隨意在卡片畫上的笑臉,可能比Line上的表情符號還可愛。

 

▲ 物外永續系列 – 海洋永續鋼珠筆。

 

跨域合作,拓展品牌新視界

 

疫情的來襲,促使物外重新思考品牌的價值定位。物外共同創辦人楊格表示過去以消費者為主的市場占了品牌約六成的業務,且主要集中於歐美市場。然而,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市場需求變化,促使物外探索如何將品牌轉向To B的領域。對此,楊格強調,得力於品牌過去在產品開發與供應鏈管理上的實力,並透過禮贈品服務及循環材質的開發開啟,使物外得以順利轉型。與台電的合作,便是物外在永續材料開發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IDDI計畫的推動過程中,物外進行了前期市場調研,這是品牌首次以專業的方式進行深入分析。過去,物外依賴直覺和現有的內部數據進行市場分析,但這次與專業團隊合作,使品牌在策略制定上更加科學和精準。調研數據顯示,物外的粉絲組成發生了變化,儘管他們仍是原先的忠實群體,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注點有所不同。這促使物外認知到引入外部能量必要性,運用更客觀的方式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便進一步優化品牌內容和設計策略。

 

▲ 素食皮革置物盤與走鐘獎合作。

 

設計串連產業,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物外除了將與各種IP、產品品牌聯名(比如德國筆記本品牌nuuna),也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品牌於執行IDDI計畫期間獲得永續標章,廖宜賢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成就,台灣有很多隱形冠軍,想要協助這些製造業朝這個方向努力,向通路展現生產端的實力。

 

物外YSTUDIO簡介

物外YSTUDIO於2023年參與「IDDI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計畫期間所產出之海洋永續鋼珠筆獲選為2023金馬影展合作產品。

鼓勵人們享受書寫,體會文字中蘊含的情感與分量,致力於傳遞文字的力量和書寫文化,精心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優質文具產品。

 

IDDI小百科

「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 Industrial Design-Driven Innovation,簡稱 IDDI ) 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之設計創新專案,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並以提升企業設計位階及設計價值為目標,並推動設計導入開發流程之中,協助產業發展創新商業模式,深化服務價值。

 

「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