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揭曉!台灣設計表現突出 囊括19件居冠

設計圈年度盛會—「2019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今晚在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隆重舉行,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揭曉!今年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參賽件數創下新高,共收到全球31地、高達7,937件作品,最後選出30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以及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競爭激烈。在兩個獎項中,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南韓及德國,其中台灣囊括19件,表現最為突出。
今年劉耕名導演四度率領Bito團隊為頒獎典禮視覺形象操刀,主題為「23:59的饗宴」,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為著力點,傳達明天來臨的前一秒,設計師們透過設計思考提出解決之道,將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轉化為一場激盪創新的盛宴。典禮中播出「2019金點設計獎開場影片」,描述世界逐漸枯萎的景象,在正向的力量湧起後,萬物開始重生循環,片中以青鳥為主角翱翔其中,藉此象徵希望、傳遞永續之意。此外,今年的形象影片邀請多位評審暢談設計師應肩負的永續責任,Bito團隊運用複合式媒材,並加入獨特的中文字型設計點綴,讓整支影片步調輕鬆詼諧,將嚴肅的議題轉化成大眾容易理解的語彙,令人眼睛一亮。
▲ 典禮主持人由黃子佼四度連莊,現場展現幽默機智,獲得滿堂彩。
今年典禮主持人與表演嘉賓同樣精彩,由黃子佼四度連莊,已多次拿下金鐘獎主持人獎項的他,現場展現幽默機智,獲得滿堂彩。此外,連續兩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的電子天團「原子邦妮」,現場帶來「謝謝你曾經讓我悲傷」、「這樣我就能忘記你了」等四首熱門歌曲,隨著電音的節奏、主唱療癒的嗓音,炒熱現場氣氛、嗨翻全場。
今年兩獎評審團成員陣容堅強,集結台、日、義、美設計創意領域專家共同評選,包括路易莎.博切多(Luisa Bocchietto)、季裕棠(Tony Chi)、SPREAD、胡湘雲、陳禧冠、官政能、龔書章、阮慶岳、詹偉雄、廖美立、張光民、王士俊、吳介民、程九如等。經過評審團熱烈討論後,最後選出30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以及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 電子天團「原子邦妮」中場表演帶來四首熱門歌曲,炒熱現場氣氛、嗨翻全場。
金點設計獎—永續設計、文化策展、人性化設計備受矚目
▲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左一)將「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頒給「HMM 玻璃杯」。
▲ 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的「海廢圖鑑」除了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外,也奪下「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
今年有兩件作品為雙料得主,同時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與特別獎,分別為:奇意果國際與春池玻璃合作的「HMM 玻璃杯」,同時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和簡訊設計合作的「海廢圖鑑」除了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外也奪下「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此外,同樣拿下兩座大獎的還有「OPEN 建築事務所」及「麥綮桁工作室」,分別抱走兩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在典禮中大放異彩。
「世界設計組織」(WDO)前任理事長路易莎.博切多表示,從本屆獲獎作品中看到許多永續設計,值得肯定,期待未來有更多設計師及企業投入參與。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表示,許多整合設計類作品,透過設計整合文化內容,將設計、文化、產業結合在一起,表現亮眼。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則發現「人性化」的設計趨勢,尤其是台灣的產品設計,可以看到人和物件的關係是可親近、有溫度的。
金點概念設計獎—動畫作品搶眼 具深度社會洞察力
▲ 「器物的聲音百科」設計師吳柏翰獲頒「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 「兵體」設計師林廷翰獲頒「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今年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全球31地、近8千件的作品,在設計圈已是不容錯過的指標獎項。許多金點設計獎的優秀作品因此被世界看見,而不少金點概念設計獎得獎者在獲獎後,持續研發、透過集資上線,讓夢想成真。在未來,期待集結更多全球的好設計,進而帶動國內產業重視設計,同時讓世界看見台灣豐沛的設計能量。
今年展覽由新銳策展團隊極製設計所操刀,以「超維增生」為主題,透過充滿想像力的空間體驗,展出本年度精選的百餘件得獎佳作。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17日止,歡迎前往台灣設計館參觀,品味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好設計!
金點設計獎今(11/14)日公布本年度「最佳設計成就獎」得主,頒予台灣建築師潘冀,肯定其在當代建築設計領域的成就與貢獻,並將於12月1日(五)晚間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正式表揚。
首期《觀點》專刊出版,提供回顧台灣設計趨勢研究觀察與亮點,探討產業影響、設計動態,提高設計在社會中的存在感。期待透過金點設計獎相關案例及論述,打造亞太地區產業趨勢風向球,前瞻未來優勢與願景的機會,與全球對話。